左晓蕾:周末发布一匪夷所思消息
左晓蕾:周末发布一匪夷所思消息 更新时间:2010-4-10 12:53:26 左晓蕾:2005年汇改不完善 人民币应可贬可升
就在前几个月,在世界人眼中,中国还是英雄,各国经济大幅下滑,一片哀鸿遍野中只有中国在短时间内恢复增长,率先走出经济衰退之忧虑,并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不少贡献。
而在几个月后,中国又成了众矢之的:中国涉嫌操纵汇率,人民币应该升值……这似乎正应了一句俗语:可共苦,不可同甘。
不过,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有专家认为应根据自身经济利益设定改革目标,人民币该升,或者该贬,都应立足于国内经济。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不是讨论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无论是主动升值还是被动升值,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挂钩一篮子货币而不是紧盯美元。况且,人民币还有高估的可能。
显而易见,如果人民币最终陷入了只能单边升值的境地,那么,人民币汇率机制就不是更加灵活或富有弹性而是更加脆弱了,因为其已经完全丧失对国内经济形势必要的反应能力。
人民币还有可能被高估
人民币已经连续七个交易日处于上升轨道中,已经突破6.8260的关口。4月8日,央行重启了3年期央票发行,进一步出手收紧流动性,此举也被市场解读为人民币升值重启的前奏。
抛开政治纷扰,人民币是否有升值的必要,这需要回归其经济学本源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上。
“现在不是讨论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左晓蕾认为,温家宝总理曾明确地指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被低估。
“人民币还有可能被高估呢。”左晓蕾分析说,人民币是否被低估,这个问题尚未讨论清楚之前,就来谈现在升值还是将来升值,小幅渐进升值还是一次性大幅升值,迫于外力升值,还是中国主导升值等问题,都欠妥当。
流行的观点是“顺差大,则汇率低估”。左晓蕾认为,这虽是国际贸易的理论性结论,但并不适用于人民币。
因为有几个问题没注意:第一,中国的顺差,是全球化大趋势下、制造业全球性大转移下形成的,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大规模的转移;第二,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超大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几乎吸纳了半个世界的正在全球转移的制造业,中国却仍是低端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第三,美元本位必然导致的虚拟经济膨胀,使得超前消费的失衡的发展方式也达到“极端过度”的程度,制造了吸纳全球出口扩张的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下,简单套用在完全不同的假设与完全不同的形成机制下的“顺差大则汇率低估”的结论,是很偏颇的。
人民币被高估也有可能。有观点称,“劳动生产率提高,汇率应升值”,左小蕾分析说,但由于中国的要素价格机制、资源价格机制,还有企业的其他社会成本,一直存在扭曲。这些扭曲的机制对出口产品的价格有影响。如果把汇率看成出口产品定价标准,按照一般定价的原则,应先算成本,再定价格。所以,没有理顺国内的成本,就提升汇率,汇率作为价格可能是一个新的扭曲。理顺要素价格体制以后,人民币汇率被高估都有可能。
再者,需立足于国内,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若人民币短期内升值3%,可能导致家电和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下降最多达50%。更应该对单边升值慎重。
真正的汇改是改机制
左晓蕾认为,现在大家陷入了一个误区,一谈到汇改,就直接认为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是2005年汇改不完善误导了大家,2005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第二次汇改,如果还是将其与升值等价起来,那就不是真正的汇改。”
她举例说,在欧元贬值厉害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应该是贬值,对欧元应该有部分升值,而不是单边对美元升值。左晓蕾建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真正实现挂钩一篮子货币,比如挂钩SDR,或选择挂钩几种主要货币,这样才能有效扼制投机资本的运作。
新任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也撰文指出,需要重新反思日元升值,日元升值的经验表明,升值难改贸易顺差,并加大了泡沫经济,因此需要辩证地对待升值压力。应从实体经济需要出发,当本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于外国时,应引导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升值。但当主要是金融因素导致汇率升值要求时,特别是在国内实体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时,要特别谨慎。
他建议,中国应重新回到美国危机前汇率适度波动的区间。
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美国不需要中国去改变顺差,也不需要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因为人民币升值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美国需要的是人民币既升值了,又不和美元脱钩,又可以支持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左晓蕾说。
人民币汇改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2006年3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比前一交易日猛升了43个基点,达到1美元兑8.0425元人民币,在询价和撮合两个交易市场上,人民币最新收盘价的跌幅更是扩大到59个基点,为汇改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7.7关口。
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3%扩大到?.5%。这是自2006年初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最重要的举措。也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7年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升破7.6∶1关口,为7.5951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7年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
2008年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