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过度投机需要系统性的制度供给
始于科创板的注册制改革,开启了A股发展新篇章。寒武纪、中芯国际、澜起科技等一大批领先科技公司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改善了A股市场生态;与此同时,市场给予的高估值,也为这些科技企业提供了充裕的发展资金,为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贡献了新动能。
成绩令人瞩目,但问题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困扰A股的过度投机活动,在新制度实施初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比如,当注册制推向创业板,20%的涨跌幅让投机资金有了更充裕的操作空间,天山生物、豫金刚石、长方集团等一批业绩差的低价股成为被疯狂炒作的对象,尽管交易所对此发声要实施“重点监控”,但游资不为所动,直到监管层实施“特停”并指出“涉嫌新型股价操纵”,这波炒作才算熄火。
此处熄火,彼处再燃。很快,创业板次新股接棒,成为游资炒作的主要对象,典型代表卡倍亿短短20多个交易日涨幅达200%。而在最近一周,本属于小众品种的可转债,刷新了投资者的“三观”,26日通光转债以186亿元成交额超越A股第一的贵州茅台,大量转债价格与正股完全脱钩,成为博傻的游戏。
适度的投机活动是一个包容的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投机对市场长期发展有害。大量的资本没有流入到最有效率的企业,而只是在不同个股、不同证券之间频繁买卖,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资金空转,在给整体市场带来不良示范效应的同时,资本本身也因为大量交易成本而被耗损,造成严重浪费。
对此,监管层在频繁给市场“打补丁”,比如对于可转债,从10月26日起,个人投资者未签署风险揭示书的,将不能买入、申购可转债。此外,监管层已就《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深交所称将研究完善包括临时停牌在内的可转债交易制度。但在监管靴子真正落地前,可转债的投机之风仍未停歇,27日中证可转债指数连续第四天成交额破千亿,多达20只转债因为波幅过大盘中临时停牌。
无论是创业板低价股、次新股、可转债,还是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我说你有你就有”的概念炒作,“补丁式”监管有其必要性,但市场变化速度远远快于监管条文的发布速度,监管力度不够或速度过慢对市场作用有限,而对交易环节被动的、过度的限制又会影响市场活跃度。
监管想要跟上市场节奏,系统性的制度供给十分必要,尤其是要下大力气补足A股市场的“短板”,比如针对A股长期以来只能靠做多盈利的模式,需要在各主要证券品种引入对冲手段,对于产业资本和长期投资者持有的证券,应简化流程,为融券提供便利,利用市场的力量平衡多空关系;又比如,对于可转债、优先股等衍生品种,当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偏离超过阈值时,应当有更完善的强制行权或赎回条款,既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杜绝资金空转的可能。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建制度”是“不干预”和“零容忍”的前提,如今注册制的大框架已经落地,而更微观的制度建设同样需要系统性布局。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将抹平不同市场、不同板块之间的不合理波动,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藉此方能对市场施加更广泛的影响力,A股生态也将更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