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感觉不错
“潜伏”的感觉不错 更新时间:2010-3-10 0:07:39 那些早年间成名的基金经理可能是厌倦了基金排名的压力,投身阳光私募并不符合他们安心做投资的初衷,于是选择了“潜伏”,但肯定是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市场。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有一批过往名气很大的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基金后并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样创办阳光私募,变得杳无音讯。比如,2006年以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的182%净值增长冠绝全球基金业的李学文,还有银华基金的蒋伯龙、诺安基金原投资总监易军等等,淡出公募基金近两年多,没有任何消息,这让当时看好他们的市场人士大呼不解。“这些人要找到钱很容易的”,部分基金经理相信他们的品牌号召力。 出身博时基金的肖华虽然在2007年初创办了阳光私募基金――尚诚投资,但从来不做市场推广的他或许也能算上一名潜伏者。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尚诚投资调研时,发现这里居然连市场营销人员也没有。“都是别人找上门来的。”肖华笑了笑说。他的理由是自己主动去开拓的客户不一定符合自己长期投资的理念,理解了尚诚价值投资风格,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户多数还是比较稳定的。 肖华这种淡定安心做价值投资的状态,被一些从公募出来的人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即。多数阳光私募还是存在着做大资产管理规模的强烈冲动。业内人士提醒说,少数私募为了追求短期的超额收益四处挖掘题材股与重组股,某些时候已经是踩着内幕交易的红线跳舞。 “这些东西我们是绝对不做的。”尚诚投资的肖华很淡然地说,面对2009年一些新出道的阳光私募的惊人高业绩,他只是用“把时间拉长再来看吧”的话语鼓励自己。但是,现实中有多少人会达到这种境界呢?在公募的时候被管理得很严的他们,这时候似乎发现已经到了自由世界,有点像被管得很严的高中生一下升入了完全依靠自学的大学。 担任过华夏基金高级研究员、泰信基金投资总监的林少立其投资生涯已走到尽头。其成立于2007年5月的三羊资产管理公司,因股权PE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四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被清盘。 阳光私募基金会以此为鉴吗?离开公募基金平台、单打独斗的基金经理们,可能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