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高地:人工智能上海“阳光独好”
2018年7月的一个下午,长宁区威宁路,一缕阳光穿过深兰人工智能大厦的玻璃幕墙,照得办公室地砖白得发亮。科研人员踩着阳光你来我往。他们中既有深兰科技的员工,也有来自英特尔等科技巨头的团队。
这栋大楼目前“装着”深兰与英特尔、英伟达和微软等六家世界级人工智能企业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开发项目。创始人陈海波想着要把大厦留出一到两层,专门装修成开放式的会场,等谷歌来的时候,大家还可以在这里开论坛,定期沟通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在上海生根,除了深兰科技,还有商汤科技、依图科技……7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上海的6340平方公里一点点播下种子,花苞待放。
本土外来标杆齐聚上海
2011年4月,在美国、澳洲、新西兰干得风生水起的陈海波,以澳华国际集团董事长的身份被澳洲联邦政府选为工商企业代表,陪同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吉拉德首次访华。这次回国,陈海波深受触动。作为热衷创新创造的“科技狂人”,国内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他兴奋,核心技术的缺失也让他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2013年4月,陈海波再次跟着吉拉德进行了一次访华。随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回国创业,做人工智能底层技术。陈海波把回国后的新起点,选在了上海。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人文环境比较好,居住环境比较好,国际化氛围比较好,这是它的优势。”他说。
现在,陈海波的团队从归国时的两个博士一个博士后到现在四百多人,其中核心团队的精英海归超过一半,海内外博士、博士后和硕士也超过了二百多人,到了2018年底,团队可能超过1000人。陈海波觉得这和公司选址在上海有很大的关系。
当大量像深兰一样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本土生根发芽时,越来越多成熟企业也开始在上海设立研发和创新中心。去年11月,上海市政府与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商汤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邀请其入驻上海。
“这个过程,真正动起来,用了也就1个月的时间。”商汤科技总裁张文在美国待了十几年,他对上海的营商环境、政府高效和专业度都印象深刻,“上海对高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上海作为科技桥头堡以来,给了巨大的扶持,比如场景应用等。”商汤科技脱胎于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领导的机器视觉实验室,截至目前,商汤融资额已经超过16亿美元,估值超过45亿美金。
提及在上海的布局,张文说,商汤科技要在上海建设全球研发、金融、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教育四大总部。“上海的应用场景丰富,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国际接轨,人才容易留在上海。”
如今,商汤在上海的团队已由10个人发展到了350个人,其中一半是科研人才,海归也占了20%。到今年底,上海团队还将继续扩展到700人,未来的人才设置是1000人的规模。
人才环流带来城市活力
不管是深兰科技陈海波还是商汤科技张文的想法,其实早已在硅谷得到印证。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在家乡圣克拉拉创办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求职者纷至沓来,包括三位欧洲移民在内的八位科学家从美国东部来到西部,加入实验室。没过多久,这些科学家不满肖克利的管理方式,“叛变”之后,成立仙童半导体公司――一家被称为半导体黄埔军校的企业。硅谷的诞生,也往往追溯到仙童半导体的诞生。
之后,这些人才又相继从仙童出走,自立门户,英特尔、amd就这样诞生,创业精神像星火一样散播到了这片长约25公里的谷地。自此,半导体的上下产业链在此聚集,“硅谷”终于成为了“硅谷”,全球大量科技人才在此落地开花。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王思政说,上海已经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突破,服务改革的力度很大,尤其对人才。“如果没有吸引力,不会有那么多顶尖人才来到上海,现在上海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超过500个。诺贝尔获奖者,在上海一年工作3个月,也有七八
个了,都是有专门项目、专门机构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上海的占比大约在三分之一,尤其很多海外精英。”张文说。
去年11月14日,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并“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
上海“后发优势”独特
“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排在第一梯队。上海已经积聚了一批人才,还有一批企业,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是领先的。”王思政说,比如上海徐汇区的依图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扎得很深,实现十亿级比对的超大规模识别、亿分之一的超低误报率。
“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是人脑。上海在类人脑的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领先,人工智能也有产业链上下游,上海要抢占的是上游。”王思政说,上海的金融科技、服务支撑是其他地方不具备;还有资讯优势,上海引入大量的专家、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多。
人工智能时代,上海拥有独特的“后发优势”,尤其传统领域,比如金融、法律、制造领域,“上海本来就很强,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后续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邱锡鹏这样说。
除了场景和应用,上海制造也在这波浪潮中插上新的翅膀。比如上海为代表的汽车制造,整个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除了特斯拉的落沪,大量的汽车新势力聚集在上海:威马汽车、蔚来汽车,还有正在加大创新的上汽集团,现在又多了深兰科技的“熊猫”系列自动驾驶公交车,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上海正面临历史新机遇。
显然,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到2020年,上海要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培育10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更令人期待的是,这个9月,上海将迎来一场世界级人工智能会议――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届时,全球20余位行业龙头企业ceo、百家代表性科技企业将汇聚上海参会,海外嘉宾比例将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