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创性建立“众筹建桩”模式,最终仅用3个月,就在常州建起1400个桩;
2017年,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2025的新模式应用课题,成为承担工信部这一课题的唯一一个桩企;
2018年,与欧洲充电巨头hubjec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充电网络,完成10万个充电网点的建设……
成立4年的星星充电,目前平台运营着自营充电桩6万余根,日充电量全国第一,私人充电桩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给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群雄并起,星星充电为何能够独占鳌头?
2014年,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新能源充电桩产业的快速扩张。汽车销售出身的邵丹薇创办星星充电,不畏艰难地选择了二次创业,跨界进入充电桩产业。
“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必备的配套设施,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具有强大的价值变现能力,不能只当作一个‘充电器’。需要利用硬件创新跳出单一充电经营模式,打造新消费场景。”星星充电首席运营官拱兴波说。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认知,星星充电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充电桩。
与传统只会充电的“功能机”不同,智能充电桩加装了传感器,可感知并积累充电桩状态数据,同时加装互联网交互设备,为后续开发提供硬件基础。
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星星充电开发出更多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应用场景。今年8月28日,星星充电借鉴电商“造节”策略,凭着星星充电不忘碧水蓝天的初心,发起了他们梦想的节日“8・28低碳节”,新老会员当日充电可享受大幅优惠。当天,星星充电全国充电量达800万度,相当于全国前四名桩企普通单日充电量总和。
在拱兴波眼中,星星充电的成功,离不开充电桩产品本身的创新,更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时,星星充电曾经遭遇难题――找场地难,过去建充电桩的模式跟建加油站一样,土地获取有壁垒且代价高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5年,星星充电利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式推出“众筹建桩”模式,在“众筹”模式下,建设充电桩的土地不需要专门拍卖或划拨,而是由业主来供地,星星充电提供充电桩免费安装,获得的充电服务费和业主分享。在3个月的时间内建设了1400个充电桩,让业内惊叹!
2016年,针对公桩使用率低、私桩闲置率高的现象,星星充电率先提出了“私桩共享”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个人可在平台上将自己的充电桩进行共享,平台与个人进行交易分成,不仅盘活了私人充电桩资源,更推动个人用户参与平台运营,分享发展收益。目前参与共享的私桩已超过1万根。私桩利用率高,地段比较好的“桩主”每月收益可达到1500元左右,长此以往,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看起来很红火,但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普遍不赚钱是行业现状。那么,星星充电是如何实现盈利的?
“星星充电盈利表现好,离不开‘两高三低’。”拱兴波说,第一个“高”是选址准确度高,选址对充电桩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星星充电已经搭建了自己的选址模型,通过人流、车辆保有量、市场份额等多维度的指标去判断最有利位置;第二个“高”是运维能力高,星星充电通过充电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充电桩的远程运维,超过90%的充电故障可以被在线诊断,大幅提高了运维效率。
“做生意要效益就是降本增效。前面是增效,还有三个层面的降本:一个是投资层,第二个是运维层,第三个是交易层,三个层面都得降才会盈利”,拱兴波表示,通过自主搭建生态、自主研发设备,星星充电把投资成本做到最低。通过智能运维平台的精准反馈,快速解决故障,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运维成本降到最低。最后,利用“包饺子”模式,打包销售,一条龙服务,减少交易环节中的浪费,降低交易成本。
“智能充电桩连接了能源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个万亿级市场,智能制造的引入也会形成新的接口,我们要让‘桩联连世界’,做新能源充电设施领域的‘阿里巴巴’。” 拱兴波说。
【专家点评】
桩企大多“重投资、轻运营”,星星充电产品和运营并重,一方面加强技术研发,打造智能充电桩,利用硬件创新跳出单一充电经营模式;同时,利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式推出“众筹建桩”“私桩共享”等创新商业模式,并在选址和运维能力上持续提高,提升服务能力。
星星充电的发展历程说明,“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和产品上,在运营的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和服务上,也同样能体现其高度的创造力。希望更多的江苏企业能够深刻把握多维度“创新”,赢得更好发展。
朱新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