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2018年汽车后市场空间接近万亿元。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存量时代”的到来,汽车后市场的规模持续膨胀,2016年已然超过万亿,发展速度超出行业预测。
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看似蛋糕很大,不过随着人力、房租、物流等经商成本堆高及经销商之间的市场竞争激烈,这几年汽配经销商生存处境却不尽如意。
传统经营理念束缚
经营模式陈旧,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首先,汽配经销商延续坐店销售的模式,处在被客户选择的不利位置。其次,经销商品牌意识薄弱。在经营过程中经销商给客户推出最多的是自己经销的产品品牌,很少在意自己的企业品牌的塑造,结果造成客户只知产品品牌,不知经销企业名称的现象,沦为单纯的产品流通渠道;再次,大多数经销商的个人管理能力有限,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和经营规划,无法成长为公司型企业;经销商只卖产品,不做服务,造成经销商服务能力没有发育,无法为汽修厂提供增值服务从而获得溢价。
所以,在行业过剩的情况下,坐店的汽配商被选到的机率大大降低,汽配经销商延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当于自绝后路。
外界的激烈竞争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前景的看好,行业内快速进入了大批汽配经销商。经销商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些竞争也来自于他们所经营的不同品牌之间、品牌件与OES‘溢出件’之间,品牌件与假冒件、品牌件与水货之间的竞争等等。经销商已经到了为生存而经营的地步。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厂商的职责权限逐渐模糊,配件生产企业逐渐开始重视零售市场,自建渠道和办事处进行直销或扁平化营销渠道;原来的大批发企业也逐渐开始进行连锁或加盟,向二、三级市场渗透或者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市场覆盖面。尤其是小型标准件更适合线上销售,导致传统线下代理商的业务量越来越少。
配件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信息差价空间越来越小,游修理厂的询价能力逐渐增强,逐步掌握了上游批发商的信息,开始越过当地经销商向上游要货或以询到的价格要求当地经销商供货,进一步降低了经销商的议价能力,经销商逐渐沦落为搬运工。
汽配经销商未来路在何方?
首先,重视行业发展根本,提升服务质量。汽车后市场归根结底是服务行业,所以行业发展的根本是服务,服务质量高于任何模式。行业里面我们应该做什么?第一,提供最好的产品,无论从车主消费者还是下游维修企业来说,好的产品是他们与经销商产生关系的最终目的;第二,把后端服务提到重要位置。产品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导致经销商开始重视服务升级,同样的产品相似的价格,谁能够为让客户更快速的获取商品,更便捷的享受售后等谁就能更容易获取用户的“芳心”。
经销商处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中间环节,做好产品和服务的连接工作,组成一个完成的供应链条,既能够避免尴尬的“产品传输渠道”的身份,提升在上下游间的地位,获取更多的利润,又能够盘活汽配供应链,通过产品服务,完成服务升级。
其次,系统化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的规范化。系统化是汽配行业规模化和信息化的集合,由于配件供应链或者经销商连锁一直在提全、快、准这几个核心要素,要实现这几个理念,经销商必须往下做数据化,数据化通过与信息和技术的链接来实现。大数据对应着规模和信息,通过足够的样本才能够反映出市场需求的真实情况,信息技术的快速传输是数据更新和市场信息及时回传反馈的基础。汽配行业经销商供应链企业要想改变当前发展现状,必须重视互联网技术在行业的应用,遵守汽配行业系统化发展的趋势。
汽配行业具有数量大、需求多样化等等诸多特点,在互联网的应用也不可照办传统模式,从后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的海外国家为参考,国内在ERP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以及物流配送软件等专业性软件的应用上处于劣势。
这是一切转变的根源在于思维的转变,而这也是对传统经销商思维转变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