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策略跟随经济周期踩准行业波动脉搏

牛股策略:跟随经济周期踩准行业波动脉搏

牛股策略:跟随经济周期踩准行业波动脉搏 更新时间:2010-9-7 8:17:32   2005年-2009年,无论是在阶段性行情中还是在年度行情的牛股中,基金的整体持仓与牛股的上涨呈现正向相关。基金平均持有家数和持有股数占总股本的平均比重都是逐季增加的。 揭开基金打造大牛股的秘密之二——  我们把2005年至2009年,五年来牛熊交替的行情中出现的牛股数量分行业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在无论是阶段性行情中,年度行情中还是五年来的长期行情中,机械设备,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工,医药生物,房地产,商业贸易,采掘业,食品饮料等行业都位居牛股数量前十名,这八个行业在各个统计区间累计制造了72.53%的牛股。进一步研究这八个行业的景气情况与行业的市场表现,我们发现五年这八个行业的市场表现跟随了经济周期波动及其自身行业景气周期变化,同时基金对这些行业的持有情况也与其市场表现和景气周期呈现正向波动。  基金超配的行业恰是牛股集中、经济周期受益、行业景气高位或上升中且市场表现较好的行业  1、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间,从季度行业超配比例来看,基金对于强周期行业的超配跟随了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行业景气变化以及行业市场表现。  2005年-2007年3季度,伴随着企业业绩增长,股票市场也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2002-2007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后,由于刚刚完成房改,商品房市场处于大力发展时期,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虽然是周期性行业,但在中国这段特殊的历史阶段,它有高成长的特征,这段时期房地产行业景气处于上升期。房地产行业成为期间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推动力。2005-2007年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例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加速阶段。对资源的大量需求成为金属非金属行业、采掘业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段时期强周期行业景气度随GDP震荡上扬。基金在这段时期对这些行业全部超配,这些行业在A股市场也表现为涨幅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7年4季度-2008年4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叠加在中国经济的调整周期上,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滑。2007年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下滑,GDP出现向下的拐点,中国经济周期进入自身调整阶段。2008年爆发的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加大了中国经济的调整速度与幅度。周期性行业景气出现迅速下滑,在股票市场上位居行业跌幅榜前列。强周期行业遭到基金减持,石油化工、采掘业和房地产业虽然没有被调为低配,但也大幅降低了其配置比重至标配,金属非金属行业则直接被调为低配并逐季下调。  2009年1季度-2009年3季度,在世界各国政府陆续推出史无前例的救市政策后,中国政府挽救危机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周期性行业的景气开始有所恢复,GDP也走平后缓步向上,中国经济率先出现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A股市场上,周期性行业再成为领涨行业。强周期性行业再次得到基金的青睐,超配比重比经济危机时期有所上升,但仍未回到经济繁荣背景下的大牛市时期。  2、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间,从季度行业超配比例来看,基金对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弱周期行业的超配,跟随了行业景气变化以及行业市场表现。  食品饮料和商业贸易虽然属于防御型行业,受到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增长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长期动力驱动,2005-2007年行业一直保持高景气。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2009年再回到高位。基金5年中对于这两个行业一直超配,超配的幅度基本跟随了其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及其行业市场表现。  医药行业属于成长性行业,由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其特殊属性使其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不大。医药行业的发展主要受政策支撑、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2005-2009年医药行业始终处于较高景气度,并有继续上升的态势,基金对于医药行业的配置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05-2007年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周期型行业时期景气指数较高时,医药行业的市场表现较为平稳,活跃度低于周期性行业,基金对其保持了标配。2008年-2009年基金超配医药生物行业的比重加速增长,其时医药行业也成为涨幅居前的行业。  机械设备行业中子行业众多,其中服务于周期型行业的子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服务于成长型行业的子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整体来看2005-2009年机械设备行业虽然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但该行业部分子行业的具有高成长性,不同子行业在不同的行情阶段各领风骚,成为制造牛股的温床。2008年-2009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基金超配该行业的比重大幅增加,表现出成长性行业的特征。基金对于该行业一直超配,由于基金对于机械行业的子行业配置情况没有完整的数据,我们无法做进一步分析。  3、基金低配了牛股出现少的行业,其中即有防御型的行业,也有成长型的行业。防御型的行业虽然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但由于缺乏成长性,基金在5年中一直给予标配甚至低配,其中也少有大牛股产生。部分在发达经济体中属于成长型的行业在中国行业景气虽然上升,但尚且处于幼稚期,投资风险较大。或者某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对行业的代表性较差。这些行业中有少数牛股产生,但波动性较大。基金对这些行业也给予低配。2005-2007年大牛市中,基金对于防御型行业和部分成长型行业的低配比重较高。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基金对这些行业的配置比重有逐步提高的趋势。2005-2009年间基金低配的行业牛股出现的频率与数量都较低,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部分行业随着景气度提高,逐渐开始受到基金关注,这或许将是下个五年创造牛股的温床。  牛股成长过程伴随着基金参与数和持仓比重的不断增加  2005年-2009年,无论是在阶段性行情中还是在年度行情的牛股中,基金的整体持仓与牛股的上涨呈现正向相关。基金平均持有家数和持有股数占总股本的平均比重都是逐季增加的。   在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大牛市行情中,随着牛股上涨,参与牛股的基金平均家数由期初的7家增加到期末的34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2.80%上升到14.43%;2007年10月17日至2008年10月28日股票市场调整中,虽然抗跌的基金寥若晨星,但参与其中的基金平均家数由期初的8家增加到期末的21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7.14%上升到10.25%;在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8月4日的市场反弹中,持有牛股的基金平均家数由期初的7家增加到期末的17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2.30%上升到4.74%;2009年8月5日至2009年12月31日,只有2009年报一个报告期的数据,显示持有牛股的基金平均家数为19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为9.94%。  我们可以看到,2005-2009年的五年期间和各年度内,基金平均持有家数和持有股数占总股本的平均比重都是逐季增加的。2005-2009年五年间,基金持有牛股平均家数由期初的6家增加到期末的47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2.72%上升到14.41%;2005年股票市场呈现V字型震荡,基金持有牛股平均家数由期初的9家增加到期末的19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4.27%上升到9.08%;2006年大牛市中,基金持有牛股平均家数由期初的10家增加到期末的23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4.73%上升到11.10%;2007年大牛市高潮时期牛股奔腾,基金持股相对分散,基金持有当年牛股平均家数由期初的3家增加到期末的14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1.42%上升到7.14%;2008年调整市来临,只有极少数基金实现正收益,基金持这些股票的平均家数由期初的2家增加到期末的12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1.86%上升到7.47%;2009年市场大幅反弹,基金持有牛股平均家数由期初的6家增加到期末的19家,基金持股占这些牛股总股本的平均比重由期初的2.78%上升到7.06%。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这样的一条线索:无论长期大牛市,还是震荡市;无论股市的丰收年,还是歉收年。绝大多数的牛股出现在位居涨幅榜前列的行业中。而在我们所选取的各个时间段中均排在牛股制造数前十名的八个行业,均在2005-2009年中不同时期的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并得到基金的超配。同时这八个行业的市场波动和基金的超配,又恰好与经济周期和行业自身景气状况相吻合。依据本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结论:基金的专业投资在过去的五年中跟随了经济周期,踩准了行业景气波动和行业市场波动的脉搏,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参与了牛股制造。

保险理财知识

财经快讯

币大师

股票网上开户

上一篇: 牛股推送讲解北京银保监局严查信贷资金买理财入股市等违规举止
下一篇: 牛股背后的消息层出不穷下一个绯闻股是哪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