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减弱(更新一)
易纲: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减弱 更新时间:2010-7-31 0:02:10
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周五表示,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减弱了很多,现在并不具备汇率大幅波动的基础。
他在接受《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胡舒立采访时称,当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最好的选择,方向应坚持。首先,人民币升值抑制了输入型通胀;另外,受益者应当说是沉默的多数。
他表示:现在我们有条件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也可以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他补充道,现在人民币汇率离均衡水平较十年前已近了很多。
易纲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不过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没有官方时间表。
他声称,人民币距离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不会去使劲地推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易纲指出,中国将坚持外汇储备多元化、分散化的原则。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45万亿美元。
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全年可达9%以上,但按照人类经济增长的规律来讲,今后中国经济增长肯定会逐步放慢一些。
在谈到全球经济时,易纲指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比较小。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在2.5%-3.5%之间是比较靠谱的,日本今年应该是正增长,甚至比2%还要高一点。欧洲可能在0.5%-1.5%。这样的结果肯定称不上二次探底。当然美国的房地产和就业情况不好,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易纲还指出,历史表明汇率并非外部经济再平衡的决定性变量。如日元和德国马克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升值,并没有导致日本和德国的顺差马上消失。这一点对中国的情况也适用。
易纲表示,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基数增大,增长率理应逐步放缓。
中国政府今年确定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大方向,弯道减速的原理使投资者担忧中国经济增速将在调结构的影响下大幅下滑。
中国经济的确已显放缓迹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低于一季度的11.9%。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则骤然下滑至13.7%。
中国官方则多次表态,宏观调控是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