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争端新解:借道第三方“明度陈仓”
电煤争端新解:借道第三方“明度陈仓” MBAChina 没有了发改委这个婆婆的亲临指挥,电煤争端正在求解出新的市场化方程式。
“电煤从坑口一上货,我们就会直接切入进去,一直护送到码头下货,再负责运送到电厂燃料场。”老L是依托在秦皇岛港口为生的专业煤炭运销商,过去数月来,老L自称已经手了超过100万吨电煤的中间业务。“电厂和煤矿双方都比较满意,毕竟双方谈不拢的生意,通过我们的勾兑,大家都基本满意了。”老L说。
陕西大宗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王宇航现在也把类似于老L开展的第三方中间业务列为公司新的业务抓手:“市场潜在的需求空间很大,电厂和煤矿通过第三方平台公司,基本解决了以前电煤争端时期双方都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因此个人看好这一市场化的电煤争端解决路径。”不过王宇航说,在现实操作中,煤矿出货时通常需要将附加增值税的票据开具给第三方公司,而电厂在财务处理中也需要第三方平台公司再次开具新的含有附加税的发票,这个环节现在很挠头,等于仅仅担纲中间人“勾兑”角色的第三方平台公司需要再次缴纳17%的增值税。
新解法遭遇新难题,电煤争端市场化求解路径迄今看来仍不平坦。
去根
“过去的电煤争端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毛病找不出来,电煤争端就无法真正去根。”资深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电力和煤炭过去都是计划经济时期下达生产指标的行业,但进入21世纪以来,煤炭价格市场化打破了平衡,即煤价逐步市场化并最终已经实现市场化,但电价仍受政策管制无法市场化。此时,发改委以政府形象出面,搭建起以政策之手为调节手段的“电煤订货会”形式,这也是过去许多年以来,一开订货会,电企、煤企就比着哭穷的一个病根,因为“谁哭得好,谁的声音大,政策的天平就可能向谁倾斜,进而带来真正的利益。”
然而事与愿违,电煤与市场化流通的煤炭仅仅是名称存在差异,煤还是那个煤,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这导致电煤流通环节屡屡出现黑幕,电煤转手倒卖就可获取50%甚至更大的暴利,该现象也反作用于正常的电煤采购环节,让煤企普遍对电企的真实需求量和正常的电煤采购行为产生怀疑,矛盾由此激化。
“发改委停止电煤订货会的初衷,与此现象导致两大行业积怨颇深的现状有莫大关系。”李朝林说,没有了订货会,电煤采购由原来的集中性行业谈判变成了现在的“一对一”或集团对集团谈判模式,对煤价再一次深入实施市场化改革形成巨大推动力。
招商证券采掘业资深研究员卢平认为,2010年煤炭价格存在20%~40%的上涨空间。他的理由是,过去的模式是由发改委来同时决定电煤的量能和价格问题,而眼下,量是足够的,价如何对接,却需要电企依旧市场价格掏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来埋单,因此2010年发改委放手电煤价格谈判,可以理解为中国电煤争端正在真正“去根”。#p#分页标题#e#
几乎同时,在利益驱动下,潜移默化的煤电一体化得以广泛推广,煤、电两大行业相互实施股权渗透的路径被市场解读为解决电煤争端另一个主要抓手。
牵线
不能否认,电煤订货会时代,发改委除了扮演政府协调人,更多还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长期发挥着行业利益平衡与牵线的功能。
没有了发改委参与,电煤争端解决过程中仍然需要牵线,此刻,由煤炭市场自主孵化甚至由大型煤炭企业自主培育的大连第三方平台公司涌入,电煤争端出现新解法。
老L的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于2009年三季度成立。老L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说,据他观察,专业服务于电煤价格谈判或市场化对接的第三方平台公司最早出现于2008年下半年,主要是有煤矿背景的贸易公司,它们依托煤矿可以拿到足量货源,因此才有底气与电厂迂回谈判。“通常的情况是,第三方平台公司出货的价格要低于煤矿对电厂的公开要价,也高于电厂与煤矿谈判过程中的出价。”老L坦言,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在煤矿要价与电厂出价中间形成了一个折中价格,这也是双方乐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