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餐饮股大跌:呷哺呷哺10%海底捞5%!
近日,北京再现本土确诊病例,餐饮业或再受影响。
作为港股“火锅第一股”的呷哺呷哺今日早盘跳空低开4.58%,随后低开低走,截至收盘,呷哺呷哺大跌10.49%,报7.42港元/股,最新总市值为8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呷哺呷哺2019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呷哺在全国共开设了1022家餐厅,而其中有313家餐厅落地北京,占比达30.6%。
新店扩张迅猛
净利首现下跌
据悉,呷哺呷哺源自台湾,1998年在北京创立,开创了时尚吧台小火锅的新业态。截至2019年底,集团在125个城市以及三个直辖市拥有及经营1022间呷哺呷哺餐厅。在2019年,集团新开189家呷哺呷哺餐厅及54间凑凑餐厅。
根据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集团营业总收入为60.30亿元,同比增长27%,另外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下降37.71%。
对于收入增长,呷哺呷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扩张餐厅网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及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呷哺呷哺在2019年实施更多促销活动以刺激消费者消费。
因此,2019年全国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减少1.4%。截至2019年底,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减少至292.9百万元,主要由于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导致本集团租赁负债大幅增加及预付卡产生的合约负债增加所致。
呷哺呷哺业务依赖北京地区
北京餐厅数量占比超30%
分地区来看,呷哺集团整体业务更侧重于北京地区。据年报显示,在全国1022家餐厅中,有313家餐厅落地北京,占比达30.6%。其次是河北地区、东北地区各有餐厅165家、126家,占比分别为16.1%、12.3%。
受益于北京地区餐厅数量较多的影响,其对整个集团的收入贡献也排名首位。2019年北京地区净收入共201.6万元,河北地区、东北地区次之。
湊湊对标海底捞
开拓中高端市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据悉,湊湊成立于2016年,截至2019年底,呷哺呷哺集团于江苏、湖北、广东、北京等地拥有102间湊湊餐厅。
在财务收入方面,湊湊于2018年实现整体盈利。2019年全年,湊湊实现收入12亿元,相比2018年555.6百万元的收入增加116%,已实现翻倍。呷哺表示,这主要由于团持续扩张其湊湊餐厅网络所致。
但是,湊湊与呷哺的平民路线不同,湊湊直接对标海底捞,定位中高档餐厅。
2019年,呷哺集团坚持其餐厅网络扩张计划,共新开张243间餐厅,包括189间呷哺呷哺餐厅及54间凑凑餐厅。此外,由于各种商业原因,二零一九年本集团关闭合共53间餐厅。于2019年,本集团旗下营业餐厅合共增加190间,其中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呷哺呷哺餐厅。
因欠22.7万元呷哺被列为被执行人
呷哺呷哺回应:合同纠纷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近日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22.73万元,执行法院为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案号为津0112执1624号。
据了解,呷哺呷哺被列为被执行人的原因为,天津科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租赁合同纠纷。目前该合同诉讼已经结案。
据界面新闻报道,根据民事判决书,2015年11月11日,呷哺呷哺与天津科诚房地产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由呷哺呷哺承租天津科诚房地产所有的一层房产,用于开设并经营呷哺呷哺火锅店及饮料吧,租赁期限8年,自2015年12月31日至2023年12月30日。按照原告天津科诚房地产所诉称,合同签订后,呷哺呷哺入场经营,租金交纳至2017年10月30日,至今仍欠2017年10月31日至2019年4月16日的租金近22.45万元,天津科诚房地产在多次催要未果后向法院起诉呷哺呷哺。
对此,呷哺呷哺表示同意解除合同,但不同意支付租金,原因在于合同中有约定:要求商场开业率要保证在70%以上。而呷哺呷哺认为,自2017年11月起,涉案商场开业率就已经不足70%。合同履行中,原告天津科诚房地产存在违约行为,按照合同约定,呷哺呷哺可以不支付租金及物业费。
一审法院认为,呷哺呷哺开业后缴纳租金至2017年10月30日,证明其认可案涉商铺的开业率已经达到70%;呷哺呷哺抗辩2017年11月之后开业率降至70%以下,但并未提交充足证据。为此,法院判定,被告呷哺呷哺公司向原告天津科诚房地产支付租金224486.29元。
对于一审结果,呷哺呷哺表示不服,后上诉至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9年12月6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判决。因呷哺呷哺未能执行法院判决,今年6月2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将其列为被执行人。
餐饮股全线走低
海底捞跌超5%
呷哺呷哺于2014年12月上市,成为港股中的“火锅第一股”。自其上市以来的表现来看,上市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均表现平平,并于2016年1月26日触及2.38港元/股,创下股价历史低点。不过随后开启暴涨模式,截至2018年7月,期间股价暴涨580%,市值猛增165亿港元。在2018年7月触及高点后,又呈现震荡下跌的态势,年初至今,股价已跌去24%。
受疫情再次小范围爆发的影响,今日餐饮股早盘低开,另外香港消费者服务指数跌幅居前。海底捞收盘跌5.01%,报33.20港元;九毛九跌3.51%,报13.18港元。
6月15日,东北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三大餐饮龙头均起步于90年代,2010年以后开店提速。股权均较为集中,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持股达到40%以上,且创始人均有餐饮行业22年以上的从业经历,经验非常丰富。
从管理体系而言,海底捞的核心在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独创师徒制,建立了行业领先的薪酬体系;九毛九拥有开放/创新/共赢的企业文化;呷哺呷哺设立了四级管理架构。从供应链方面而言,海底捞主要向关联方采购,与主要供应商关系超过5年;九毛九和呷哺呷哺主要向第三方采购,与主要供应商关系分别超过3年/5年。质量管理体系:三家企业均有较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海底捞还使用了数字化软件促进食品安全监测的可视化和及时性。
近年来以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为例的龙头企业纷纷上市,获得资本支持以后快速开店。龙头企业凭借卓越的管理能力、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市占率迅速提升。疫情加速了中小餐饮企业的出清,消费者也会更倾向于去品牌餐饮就餐。海底捞主打服务,太二主打个性化和口味,呷哺呷哺主打性价比和茶饮,三家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提升,带动餐饮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逻辑逐渐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