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成功产能升级 华北制药一季度盈利复苏
“瘦身”成功产能升级 华北制药一季度盈利复苏 更新时间:2010-4-24 23:52:57 每经记者 朱蔚淇 经历管理结构调整、资产减计等“猛药”治理的华北制药似乎已恢复了盈利能力。公司今日发布一季报,实现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加369.02%。市场对公司的这种变化也表现出强烈地“心灵感应”,该股股价自3月中触底反弹累积上升幅度达到30%。分析人士认为,华北制药的这种变化,仅仅拉开了一个序幕。 重组:精兵简政“轻装”上阵 华北制药是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然而老国企职员冗杂、资金匮乏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羁绊。去年,河北省国资委对公司控股股东华药集团出资比例调整至100%,并将华药全部股权划转给冀中能源 。冀中能源董事长王社平亲自掌舵华药,而王本人此前没有医药行业从业经验,外界评论认为,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华药集团进行重组。 新班子进驻后,公司立即从管理上进行了大规模“瘦身”,原有14个部门精简到7个,还划分销售分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和研发中心三个分支机构。 同时,财务公司由华药股份子公司等多家持股转变为冀中能源、华北制药、康欣公司三家集中持股,并通过增资7亿元,使冀中能源持股比例上升至45%,成第一大股东。国元证券分析师刘斌认为,管理层级上提后的财务公司,为冀中能源重组华药提供了资本运作平台。 华北制药在2009年巨亏3.82亿元,其中因资产减计准备损失6.3亿元。剥开这层死皮后,实际扣除资产减计后利润为2.47亿元。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是公司的低点,计提后公司的财务报表负担减轻,将使公司在2010年轻装上阵,向生物制药战略转型,逐步实现华药集团的整体上市。 去年12月,公司向华药集团收购凯瑞特药业70%股权,从而使凯瑞特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今年2月又宣布对4家全资公司实施整体吸收合并,显示出公司资产整合速度正在加快。 除上市公司,华药集团拥有金坦生物、爱诺等优质资产。其中金坦生物注册资本1.09亿元,主要产品为吉赛欣、华北吉姆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华北吉姆欣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可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吉赛欣为国家二类新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细胞减少症。爱诺总资产达2亿元,主导产品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作为目前最有效的广谱杀虫药物在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 预期:产能升级母公司或注资 为配合石家庄市的城市规划,华北制药于2008年初宣布迁建改造初步方案,此次搬迁也为公司提供产能升级与产品扩充的机会。 2009年10月18日,华北制药新工业园第一期正式动工。一期建设预期耗资20亿元,主要为9.9亿元的头孢项目,预计全部达产后产值为65亿元。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头孢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 今年内建成的还有基级蛋白项目,首期15吨产能将贡献年度利润1亿~2亿元。该项目原计划耗资4亿多元,属于华北制药最早在2007年公布的增发募投项目之一,但增发方案因公司治理问题未获批准,公司仍自筹资金上马。 新工业园第二、三期预计耗资40亿~50亿元。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许建文表示,具体建设项目细节尚未出台,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厂房将以新项目、新产品生产线建设为主。 正是由这些新项目的陆续建设,公司才敢在去年提出销售额增长“三步走”战略,即2011年达到100亿元、2013年达200亿元、2015年达300亿元。根据许建文的表述,目前公司的一系列投资均使用自筹资金。分析人士认为,110亿元的园区建设预算将给公司带来不小压力,因此存在母公司冀中能源的注资预期。 隐忧:产能过剩外销下降 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可以分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和维生素类,然而,这些产品均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青霉素类与头孢类药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总体呈周期性特征。公司去年青霉素类表现最差,收入下降7.27%,毛利率下降4.33个百分点至21.5%。今年4月起,印度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和6-APA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公司未来主打的头孢类产品,去年收入虽增加10.89%,但毛利率仅有10.42%,盈利能力不强。 占到公司产品最大比重的维生素C产能急增与出口价格下降的趋势在近期更为明显。由于该行业进入门槛低,在利益驱动下,厂家于几年前纷纷上马新项目,致使该问题在今年集中式爆发。莫尼塔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维生素C产能已达20万吨左右,几乎是全球总需求10万余吨的两倍。产品价格在2009年的平均水平为10美元/公斤,今年4月初已跌至8.58美元/公斤,业内人士普遍看淡未来走势。 为了更好地将产品销往国外,公司去年3月与世界巨头荷兰帝斯曼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与资产重组协议,涉及产品包括维生素、抗生素、中间体药类等。不过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该合作实施至今未有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