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力推储蓄变投资市场期待产生赚钱效应
吸引更多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为资本市场引来更多活水,已经成为监管明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证监会12月22日召开会议,确定的明年六项主要工作中,明确提及要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这已经不是监管第一次提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早在今年1月,银保监会就已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推动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已经成为各界共识。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居民存款总量在82万亿元以上,另外还有规模数十万亿的银行理财。除了直接存款,银行理财资金更是被寄予资本市场增量资金重要来源的厚望。
虽然入市的制度障碍已经消除,但银行理财在股票等权益的投资比例并不高。业内人士认为,要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就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投资功能建设,让资本市场产生赚钱效应。
储蓄转化投资成共识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人民币存款余额21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居民存款增加了9.95万亿元。而2019年底,全国居民存款总额为72.44万亿元。据此测算,9月底全国居民存款总量已经超过82万亿元。
“储蓄率长期处于高位,一方面与文化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资本市场在资本形成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12月20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银保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说,这也要求资本市场要更好发挥将储蓄转化资本、财富管理功能。
而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已是监管着力的方向和市场共识。此前,周小川就多次表示,希望有更大比例储蓄进入股本市场。
而银保监会也将这一目标,写进有关规划中。银保监会今年1月在相关文件中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适应的服务体系,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除了直接存款形成的储蓄,银行理财、信托、资管等各类固定收益产品,由于提供预期收益,实际也起到了储蓄的作用,尤其是存量规模巨大的银行理财资金,多年被资本市场当作翘首以待的“援兵”。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银行业非保本理财余额23.4万亿元。根据光大证券测算,今年6月底,仅上市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今年6月底的存量余额就达21.4万亿元。
“A股市场未来的增量资金中,银行理财将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平安证券人士此前曾向第一财经分析,随着银行产品净值化转型和存量调整,未来在资产配置上,增配权益资产将是A股市场非常重要的风向。
“根据现行监管规则,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已没有制度障碍。”在参加上述论坛时,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也称,支持银行理财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鼓励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人,纳入银行理财合作机构名单,并鼓励信托公司更多开展证券投资信托等业务,加大对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的支持。
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早在2018年就已解禁。作为资管新规配套措施,银保监会于2018年7月出台规定,正式放开了银行理财投资股票,理财资金最多可持有单一上市公司30%的流通股,并可投资公募证券基金。
在监管持鼓励、支持态度的同时,银行理财投资资本市场、股票等权益资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在原来的银行理财时代,理财产品的特点基本上提供明确的到期收益率,满足客户储蓄需求。理财子公司时代,一如既往为客户提供稳健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全面的投资机会。”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说,希望未来通过更加丰富的理财投资配置组合,来助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也要引导更多的长期资金入市,契合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对未来理财资金在股票的配置比例,交银理财总经理金旗的目标更为具体。“权益资产也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银行理财目前在二级市场的配置普遍偏低,现在大概是3%,明年我们可能会达到5%。”金旗说,准备用3至5年的时间,将二级市场的权益投资规模,“起码配到10%以上”。
加强投资功能
储蓄转化为投资,必须要让市场产生赚钱效应。中金公司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居民资产配置也迎来了拐点。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新发行的公募基金达到1408只,发行规模合计3.06万亿元,其中790只为权益产品,占新发基金总量的56%;发行总规模达1.74万亿元,占新发基金总额的57%。
虽然制度障碍已不存在,但银行理财直接、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仍然偏低。相对于巨大的存量规模,银行理财在入市方面实质性力度甚小。
曹宇在上述论坛上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债券,合计接近17万亿元,保险、信托资金投资股票、债券分别约为10万元、2.2万亿元。但未计提银行理财投资股票的规模。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为7907亿元。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售产品中,没有权益类产品,存续产品中也仅有5只。同期存续的混合类产品共529只,权益类投资产品占比约为23%,在售18只产品的占比则为25%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股票投资短期波动大、不符合银行理财净值管理要求,收益平稳的固收类产品更符合银行配置需求。相较于基金类产品,银行理财的投资者,也更加青睐短期产品,因此中长期产品占比较低,不完全符合权益资产配置需求。
而从利率长期走低的趋势来看,居民家庭理财需求也会持续上升,但银行理财缺乏产品,很多都是短期、超短期产品,尤其缺乏权益类产品。未来需要加大权益类产品的研发、供应。
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说,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已经提出多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快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建设。
申万宏源董事长储晓明也认为,以前过度重视融资功能,投资功能的建设明显不足,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分红不足,证券市场运行波动大,场外市场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差,居民对资本的投资信心不足,导致储蓄转化投资不畅。
让市场产生赚钱效应
加强投资功能,就要让储蓄转化为投资,就要让市场产生赚钱效应。那么,赚钱效应如何产生?
瞿秋平建议,要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通过价格机制改善资源配置,建设稳定、繁荣的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快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建设。
同时,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场外股权市场高质量扩容,做大产权交易市场,组建区域性股权登记交易中心,推进更多资金转化为投资资本,并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机构;完善风险补偿、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打造良性的生态系统。
“实行注册制以来,A股上市公司加速快速增长,目前存量公司已超过4000家,但是退市力度依旧不大,退市率只有0.4%左右,低于美股的6%,优胜劣汰机制还不完善。”瞿秋平说。
证监会在22日的会议也表示,要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在注册制改革、健全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抓好重点改革措施和关键制度的落地实施。
曹宇也称,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存立之本,要维护市场制度的公平性、规则的稳定性、纪律的严肃性,并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而可预期的规则标准是培育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重要基础,需要更加重视政策设计的前瞻性、严谨性和连续性,防范因市场规则调整,给资本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外部扰动,要持续加大对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信息误导等问题,充分保障投资者权利。
除了资本市场机制、基础设施、环境之外,投资者不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也是目前A股市场的一大短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流通市值口径下,A股投资者中,外资持股市值占比4.74%;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14.78%,个人投资者占比则达32%左右。
机构投资者做好财富管理,真正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收益,形成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社会资金才能持续地流入资本市场,也是监管、市场人士的共识。
“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他们的持股权,推动公司治理改善。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压力,企业会改善治理。”证监会原副主席史美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