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加强套利空间缩小外汇贷款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监管加强套利空间缩小外汇贷款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更新时间:2010-8-1 0:06:42 7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外汇检查情况通报称,我国部分银行在外汇业务经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违规问题,其中包括部分银行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部分银行综合头寸持续低位运行等。
“超常规增长”指的是今年1-3月外汇贷款分别暴增93.55亿美元、97.26亿美元、97.04亿美元。但从4月起,外汇贷款出现拐点,当月新增外汇贷款仅52亿美元。央行7月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全国外汇贷款减少3亿美元,5月份外汇贷款则减少14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呈现负增长。
上半年外汇贷款上演一出“冰火两重天”。《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都表示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有三个:其一外管局对短期外债指标进行控制;其二汇改之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同时美元利率不断上升,双重压力作用下一直以来吸引企业的无风险套利空间不断缩小;其三是过高的外汇贷存比也推高了银行的整体贷存比,在外汇存款骤减的同时,银行不得不控制外币贷款额度。
外汇贷款两个月负增长
实际上,在4月外汇增速开始趋缓之前,外汇贷款的高速增长已持续一年多。2009年全年新增外汇贷款1362亿美元,年末余额达到3799亿美元,同比增长56%,远高于人民币贷款的增速。
此前暴涨的原因在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在银行进行无风险套利的热情高涨。通常一家需要支付美元到境外的企业,会选择贷款美元用于支付,然后在人民币远期市场买入人民币用于到期偿还。
而在银行方面,受制于今年监管层日益趋紧的人民币信贷调控,而外汇贷款并没有受到严格的规模限制,于是用美元等外汇贷款来“曲线救济”企业客户。
事实上监管层也注意到这一现象。4月初,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外管局提示了外汇贷款增加过猛未来可能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随后控制手段即出,之一便是减少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9日决定,将2010年度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总规模压缩至324亿美元,较2009年指标规模调减1.5%,而2009年外管局曾调增当年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12%至329亿美元。
接着6月19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改后,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在短期内会小幅升值,同时境内美元流动性也趋紧,导致美元贷款利率不断上升,“在双重因素下,一直以来吸引企业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一股份制银行外汇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上述外汇分析师说明,“迫于贷存比过高,外汇存款骤减的同时,银行不得不控制外汇贷款。”
由于很多外汇贷款在境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结汇,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大幅增长的同时,存款却增长很少甚至负增长。今年前三个月贷款增长292亿美元,存款也仅增长47亿美元,4月外汇存款更是在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90亿美元。
这样也导致外汇贷存比居高不下。而由于银行贷存比是外币和本币合并计算的,外汇贷存比过高也推高了银行的整体贷存比。根据6月末外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27和4117亿美元来计算,金融机构外汇贷存比已经达到195%,而2009年末这一比例为182%。
自由的外汇贷款
企业取道外汇贷款,看中的是低廉的利息成本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按照2009年末的数据,国内一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比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5.31%,少了3.41个百分点。对于企业来说,这直接减轻了至少一半的利息负担。
从2008年以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发现外汇贷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借钱还可以赚钱。”
基于以上情况,陆前进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解释企业通过外汇贷款“负成本”融资的模式。
现在通过外汇贷款借100万美元,换成678万元人民币,一年后,按照去年人民币升值4%和美元1.9%的利率计算,加上利息总共需用人民币663.5万元来偿还,白用了一年钱还赚了14.5万元。有类似的套利机会出现,就激发了外汇贷款的需求冲动。
而不容否认的是,相比人民币存贷款,国内的外汇存贷款享受着更多的“自由空气”。
当监管层对人民币信贷实施总量控制、银行“被迫”勒紧裤腰时,商业银行却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决定外汇货款规模;当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由央行严格掌控时,国内的外汇存贷款利率却由银行间议价确定;当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被央行作为频繁使用的政策工具、人人都在讨论其影响时,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却“我自岿然不动”。
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外汇贷款也走在最前面。
今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先后上调3次至17%,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2007年5月调整后的5%。
2007年下半年,央行先后6次加息,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升至7.47%。致使国内出现人民币与外币利率大幅“倒挂”的情形,人民币贷款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外汇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