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与监管和鸣上交所助力公司发展奏响“新曲风”
奏响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离不开上市公司的“主唱”,亦离不开监管机构的“和弦”。经济新常态下,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这首“乐章”提供了“曲谱”,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安排作出了详细部署。对于兼顾监管和服务“双声部”的上交所而言,如何协调这两大主旋律,以更好地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则是一个在互动中加深体悟,在实践中不断精进的过程。
当前,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正在扎实推进,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已经在市场供需机制、交易价格等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面对崭新的经济发展局势,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更加突出服务这一“曲风”,积极回应上市公司的切实需求,为其提供专业高效的“指挥”,进而奏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调”。
在此过程中,上交所将服务的意识和态度触及每一家上市公司和上交所每一位员工,以真正实现监管与服务并举,寓监管于服务,从而增进共识,推动市场各方共建生态,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最终形成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听音”:贴近需求,及时反馈
“闭门造车的话,何谈加强服务?”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门做监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去,去实地看看上市公司是怎么运营的,有什么实际困难和诉求。上交所将在保持廉洁自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加深对公司的了解,为公司提供更有助益的服务。”
今年以来,上交所面向重点省份、地区,积极开展公司质量专项提升工作,以支持当地企业化解风险、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上交所专门成立“三省一市专项服务小组”,分别前往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开展上门服务,实地走访调研,现场办公,了解公司动向和服务诉求,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市场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完善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此外,自7月下旬起,上交所分批组织了各行业组部分员工到对口公司进行调研走访,实地了解上市公司情况和诉求。更近距离的接触,带来的是更直观清晰的感受。通过走进上市公司,一线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激发。
为优质公司搭平台、促发展,为困难企业缓压力、解困难,上交所和地方政府都拿出了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以台州某知名国企为例,此前其在公司治理和生产经营方面均面临不少问题。去年以来,在上交所和地方政府的协同支持下,公司调整战略、厘清方向,2019年度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
此外,上交所上海专项服务小组还与上海证监局、上海市国资委、金融局等单位进行多次协商交流,并主动与浦东新区、黄浦区联动,聚焦解决公司疑难问题。在此期间,几大单位联合走访了上工申贝、ST长投等重点公司。
东方电气董秘龚丹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今年8月,上交所监管员来到公司调研座谈,在公司总部向职能部门了解具体需求,并到生产现场进一步调研产品经营情况。在龚丹看来,这种监管人员实地走进上市公司的活动非常有效,应长期坚持。
“当然,我们走访对象的选择也不是随机的,而是事先做了充足功课的,包括仔细梳理行业的整体情况、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等。”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场办公的目标就是把公司的诉求全部带回来,并用最快的速度予以反馈。”
只有真正听清上市公司的声音,才能给予最熨帖的服务,引发最深处的“共鸣”与最默契的“和音”。
在加强沟通方面,上交所还借助服务通气会的形式,由监管部门每一位员工把为上市公司服务的主要内容向对口的各上市公司通报,并征集意见和建议,将全新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传递至上市公司。后续,这种通气会将以一季度一次的频率,成为定期服务的沟通机制。
洛阳钼业董秘岳远斌表示,通过日常一线监管沟通和定期组织上市公司服务通气会,交易所可以及时向上市公司传达最新工作动态、征集工作建议,由此搭建起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极大地拉近了上交所与上市公司的距离。
“校准”:培训授课,引导纠偏
资本市场运行规则错综复杂,政策变化日新月异,对上市公司而言,唯有读懂规则,才能运用好资本工具,实现快速发展。
面向上市公司的培训年年做,上交所对于“开课授业”的理解却并非一成不变。作为一线监管机构,上交所近年来在培训的内容、师资和方式上都下足苦功。课程安排上,从以往的注重合规类培训,转为更加注重发展类培训,尽可能地帮助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理解并运用好规则,做到规范运行的同时,借力市场做优做强。
据悉,今年以来,上交所已组织实施各类市场服务培训班20余期,培训企业超过700家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0%,培训人数近5000 人。其中,既有针对董秘、独董、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有专门针对新上市公司的培训。讲课的师资中,有经验丰富的一线业务骨干、熟悉市场全局和政策变化的所级高管,以及外聘的市场专家等。
在课程的呈现方式上,上交所也在不断丰富形式。如推出“上交所微课” ,通过打造“小而精、短频快”的微课堂学习模式,方便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除了常规培训添新意,上交所还结合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针对不同行业公司,分别以线上形式召开了多场行业公司交流会。交流会上,上交所主要分析研判公司及所处行业近年的发展状况,并听取公司意见和建议。上市公司则针对个别行业信息披露内容过细成本过高、国企股权激励政策、A+H股公司两地信息披露差异、并购重组政策等事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日常信息披露中,上交所也更加注重帮助公司解决问题,更加注重提供方法和指引,不简单说“不”。支持上市公司办好分红派息、股份解除限售等业务,重点聚焦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民企纾困、推进B股改革等服务。
譬如,在并购重组服务中,上交所积极配合支持上海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上海外服借壳强生控股重组事项予以重点支持,并对公司提出的新收入准则适用、募集资金用途、权益变动披露时点等问题一一解答。
在民企纾困服务中,有的股东需要通过股权转让才能解决困难,有时需要涉及自愿承诺的豁免、表决权委托或放弃等问题。在这方面,上交所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量给予政策空间,支持公司积极化解风险。
此外,上交所还积极支持东贝B股控股股东首次公开发行A股吸收合并东贝B股,为公司由B股转板A股多次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披露和业务操作等服务。
岳远斌表示,洛阳钼业近年来海外并购项目较多。针对公司并购重组等特殊监管业务,上交所充分尊重、支持上市公司时效性要求,及时审阅并提出专业问询意见,让公司项目均得以顺利推进。
与之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大元泵业董秘俞文,他说:“作为一家新上市公司的新履职董秘,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上交所对我们日常信息披露及专项业务的指引服务让我觉得最为受益。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得到交易所专管员的及时回复。”
“伴奏”:监管服务,两手并举
如何将“和唱者”的角色扮演好?上交所给出的答案是:监管与服务并举,寓监管于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监管维护好了市场秩序,守住了底线,本身就是一种最基础的服务,也是对上市公司最大的保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在监管主业上要注重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要有“精准监管”的本领和担当;在“柔性服务”中,要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实际情况,掌握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状态,有的放矢地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塑造“重主业、讲信用、守规范”的沪市主板公司文化。
这种相生相依、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浸润于上交所日常公司监管服务的工作中。一方面,上交所立足信息披露,尊重公司意愿,发挥市场约束作用,摒弃免责式、过度质疑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心态,真正考虑公司需求;另一方面,从业务规则、公司历史情况等多方面对相关事项进行监管判断,做到心中有数,用专业和友好帮助公司发展,赢得公司尊重和认同。
譬如,上市公司若希望披露一些目前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但可能会对市场、股价和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上交所不会一味质疑,而是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积极与公司沟通披露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醒公司披露过程中应当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深化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形式,锻造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据悉,上交所还在增进上市公司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环境,为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和做优做强提供支持方面持续努力。
“上交所真正为企业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服务。”让龚丹颇为感动的是,因东方电气A+H股在两地上市,对于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香港市场需要事前取得香港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同意才可披露,而境内公告提交又有截止时间。对于两者的矛盾,上交所充分理解,在公告提交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一次次加班加点,直至陪同上市公司完成全部信息披露工作。
某沪市险企公司亦向记者表示,上交所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的转变,有利于上市公司与其进一步建立起“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公司也会更敢于向“伙伴”求助。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交易所就始终扮演着监管和服务一肩挑的角色,在二者之间适当地调整、拿捏分寸。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对监管者加强服务的呼声愈加迫切。对此,上交所及时调整监管方式,将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沟通能力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推进。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做服务的小目标是为个体公司服务,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说,其更大的目标是借助服务来推动政府、企业等市场各方凝聚共识,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和健康生态。”
服者,用也;务者,言其促疾于事也。字面拆解来看,“服务”二字本就有干实事、讲效率之义。从实践来看,监管者提升服务质量,既是与上市公司之间架起沟通信任桥梁的必由之路,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协奏曲中的应有之音。《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发布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迎来机遇期。上交所作为资本市场的主战场,正致力于让监管、服务“和鸣”,主动奏响转变工作理念态度的“清新曲风”,一点一滴、做实做细,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