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行情下资金生力军浮出水面
本周银行股“点火”,行情堪称火爆,但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究竟是谁发动了这波行情。最近有消息称,有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未来将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占比从2%提高到5%。
这个消息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银行股会突然大涨了。因为如果银行将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占比提高到5%,也就意味着摆明了要增加股票配置。而买什么股票呢?肯定是买自己最稳当,由于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都破净,而且自己对自身的经营状况非常熟悉,即便利润增速下降,但分红还是有保障的,三五年内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及头部城商行还没有多大的顾虑。
那么,钱从哪里来?从去年开始,各家银行就在密集成立理财子公司,当时就有人憧憬这是在为进入资本市场做准备,主要的“转场”资金应该是理财产品资金,这部分资金在2019年年底应该有25万亿元左右。但在当时,这部分资金即便想进入资本市场,也比较复杂,因为银行自己没有证券牌照,最可行的就是依靠信托或者基金入市。不过,如果这部分资金要从表外转表内,再拿给信托或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似乎又不规范。两难之中,银行可能获得证券牌照的消息给这些理财资金解了围。
不过说实话,理财资金究竟会有多少进入资本市场,这是未知数,因为即便理财资金追求的是略高于银行定存的收益,但还是将风控放在了第一位,它毕竟不是单纯的股票型基金。因此,25万亿元理财资金是不是全部进股市?肯定不是!大多数还是会进入债券市场,或者其它低风险权益类市场。
从另一个比较乐观的角度去理解,如果A股真的火了,那就不仅仅是这些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事情了,而是数量庞大的居民银行存款。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达到204万亿元。与此同时,狭义货币总量M1也达到58万亿元,也就是可供投资的资金有58万亿元,这是理财产品的数倍,其中包括企业可投资的资金。按正常角度看,如果理财资金先进入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然后后续的储蓄资金就可能通过这个渠道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源源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当然,前提是要有赚钱效应,如果这些钱进入股市亏了,那后续资金也就不敢来了。
这应该是目前市场新增资金的一个逻辑,当然这个逻辑是比较脆弱的,那就是必须建立在A股持续健康牛市的基础上。退一步说,银行现在也比较为难,理财产品现在的可投资渠道越来越窄,而国内现在能扳着指头数过来的资产洼地,也只剩A股了。要不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逐渐下降,资金会流出银行系统,所以拼命也要挽留。如果不信,过段时间看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没有上升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