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牛市归来:万亿成交推动指数能走多远
上证指数在7月1日重回3000点关口,7月2日继续高歌猛进。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三个交易日放大,7月2日达到1.08万亿元,自今年3月10日以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以券商股为代表的蓝筹股领涨大市。
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看来,下半年牛市格局较为确定,但到底是类似2006年到2007年和2014年到2015年的全面牛市,大多数股票都有不错涨幅,还是2010年和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
对此,市场人士看法不一,有分析人士称从外资流入驱动来看,有一定的资金偏好取向特征,难以走出类似2015年的杠杆行情;不过也有市场人士称,随着各种刺激经济的利好政策落实,投资者可以期待全面牛市的到来。
北向资金流入近200亿,富时罗素“先知先觉”
近期北上资金的加速流入比较明显,7月2日沪港通恢复交易,北向资金净流入195.90亿元,上证指数大涨2.13%;上一次北向资金有如此大规模的净流入,是6月19日的210.1亿元,主要来自富时罗素的被动资金。
外资被动资金对行情“先知先觉”,3月19日全球股市见底,3月20日就有跟踪富时罗素的超过200亿元被动资金买入A股。过去富时罗素的被动资金买入后,A股无一例外地开始新一轮上涨行情,2019年6月21日和2019年9月20日都有类似的情况。
深圳某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7月1日突破3000点大关,7月2日成交过万亿,说明牛市基调确立,不过依然跟2019年3月一度突破1.6万亿元的成交有一段距离,要达到2015年的“杠杆牛”的难度就更大。预计未来几天的行情依然是蓝筹股主导,但需要继续观察成交变化,如果有明显放量上涨,比如突破1.6万亿元甚至是两万亿元,就可能是“全面牛”,否则“结构牛”的机会更大。
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近两个月北上资金的配置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近期外资流入的行业主要是医药、电子、食品饮料、电新、计算机等。其中医药、电子、食品饮料近期出现了明显的增配,而建筑、煤炭近期则遭遇了外资净流出。中国经济引领全球复苏、配置价值上升和未来弱美元预期是两大主要的原因,预计今年下半年外资仍将持续大量流入A股,美股表现则可能为外资流入A股的节奏带来不确定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A股已经率先启动行情,创业板指数创新高后,大盘有望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券商股现在刚刚开始有表现,其他很多板块还没有出现较好的上涨。但全面牛市中也并非所有股票都会涨,那些基本面好、有未来增长空间的股票才会真正上涨,绩差股和题材股还是无人问津,市场依然会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
惠理集团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谢清海表示,原本预期中国经济会出现U型复苏,但近期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超出预期,呈V型复苏。目前,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为0.65%,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为2.93%,中美两国十年期国债的息差处于自2012年来的最高水平,使得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且或为中国保留更多的降息空间。
星石投资认为,市场情绪整体高涨与经济持续复苏、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外资持续进场等密不可分;最新发布的6月份PMI指数实现了四连升,也显示当前宏观经济供需两端都明显回暖,生产端呈现量价齐升的趋势。
“复苏牛”全面启动,拥抱“价值”还是追高“成长”?
上半年市场的热点主要在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以及科技股,市场人士都承认这些板块“有点贵”,尤其是科技股。在中概股回归A股和港股的背景下,同类型“影子股”都受到市场热捧,屡创历史新高。
不过,从下半年前两个交易日来看,资金主要追逐券商股和地产股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那么在经济全面复苏的背景下,下半年市场风格又将如何延续?这引发了市场人士的激烈争论,板块轮动的把握难度很大,有资深公募人士直言不要轻易判断市场风格,也有市场人士认为需要用心分析预测半年报的情况来选股。
上海某公募基金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2019年的市场风格来看,主要是上半年价值股领涨,上证指数从2440点走了出来,而下半年则是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股跑赢,2020年上半年明显也是科技股领涨,下半年又会不会切换回蓝筹股?上述高管称,要求旗下基金经理要么坚持投资成长股,要么坚持投资价值股,因为如果一年“踏空”两次,“全年业绩就废了”,不要对市场风格作出过多判断,坚持自己已有的选股方式更重要。
独立市场分析师胡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技和消费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大方向,但二级市场往往是将长期预期短期化,面对高估值的风险,当前低估值的周期股明显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一方面,下半年经济可能会复苏,低估值板块业绩存在反弹的动力;另一方面,高估值的科技股和消费股已经到了没法接力的境地,下半场开始切换到低估值的品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