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苹果又出事再遇“电池门”事件!
苹果再遇“电池门”事件!
近日,苹果公司因“iPhone电池门”事件,在欧盟多个国家正面临集体诉讼,被索赔约1.80亿欧元,而欧洲5家消费者机构组成的维权组织Euroconsumers,已经在比利时和西班牙对苹果提起集体诉讼。
苹果面临集体诉讼
被索赔1.8亿欧元
据外媒报道,苹果再次遭遇“电池门”事件,在欧盟多个国家正面临集体诉讼。近日,由欧洲5家消费者机构组成的维权组织Uroconsumers,在比利时和西班牙对苹果提起集体诉讼,并计划未来几周在意大利和葡萄牙提起诉讼。称苹果对一些旧型号iPhone电池寿命方面的描述存在误导性,并通过软件升级降低设备性能。该组织称,诉讼涉及iPhone 6、6 Plus、6S和6S Plus的用户。苹果也因此面临大约1.8亿欧元的赔偿金。截至目前,苹果官方还没有任何表态。在此之前,苹果在美国已经因此而遭遇多起诉讼。上个月,苹果与美国三十多个州达成和解协议,预计支付1.13亿美元的赔偿金。
而Euroconsumers也今日表示,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他们只需要得到与美国消费者同等的对待。Euroconsumers政策和执法主管埃尔斯・布鲁格曼称:“消费者对产品消耗太快越来越不满,iPhone 6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这不仅会造成挫折感和经济损失,从环境角度来看,这也是完全不负责任的。”据悉,欧洲上述四国针对苹果的诉讼涉及超过300万部iPhone.Euroconsumers希望苹果提供的补偿金额介于每部手机29欧元至89欧元之间,平均每部手机约60欧元。
此消息一出,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榜,截止发稿,该热搜的阅读量已达5385.6万。
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的网友也吐槽了苹果电池总是需要充电的情况,更多的网友呼吁中国消费者也行动起来维护合法权益。
在用户反馈中,苹果的“电池门”在国内时有发生,其中还不乏最新款iPhone 12 Pro的用户。据这些用户反馈,手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待机状态下的电量下降速率高达4%,甚至有些用户还出现了一夜内电量下降20%到40%!
何为“iPhone电池门”?
早在2017年年底,就出现了苹果“iPhone电池门”事件,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部分iPhone手机在遇到寒冷天气时会突然关机,还有部分用户会突然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掉电,从满电掉到50%,甚至有些直接关机。当时苹果公司为了让不再出现突然关机或者电池快速消耗的问题,居然采用了降低CPU频率的办法,掩盖问题的出现。当iOS下调CPU频率时,手机的运行性能变差,变得卡顿。
当时,国内的手机发烧友也用自己多台旧款iPhone,换上新的电池各自跑分,在全新原装电池和老化电池之间切换测试,最终得到苹果存在降频的有力证据。有些消费者因此质疑苹果这样子做的目的是想要迫使消费者更换新手机产品。
据此,苹果正面回应道:“降频只是为了保证iPhone电池的续航。锂电池在低温、低电量、和长久使用后能够提供峰值电流需求的能力会有所降低,将无法提供极好的性能,并将可能导致意外关机,以此来保护手机电子元器件。若手机的电池容量不足或功能受损时,更新iOS系统会影响手机性能。”
面对“iPhone电池门”事件,当时苹果公司也诉讼缠身。2018年1月2日,在美国本土针对苹果公司“降速门”的集体诉讼上升到了17起,另外,除了旧款iPhone手机外,更有消费者指出苹果的“降速门”iPad也涉及其中。而在韩国,集体诉讼申请者在一天之内增加了15万人,总人数达到了18万人。上月,苹果公司同意支付1.13亿美元,与多个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和解,但是用户可能不满足这个方案,正在寻求更高的赔偿。
iPhone到底有什么问题?
提起苹果手机,流畅、好用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不少人购买iPhone的原因也是它自带原生系统的简明、流畅。但近年来,苹果手机存在问题也不在少数。
最新款iPhone12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iPhone12系列是苹果第一款5G手机,自带了5G基带,再加上iPhone12系列内置电池平均容量较上一代都有所缩水,续航不佳的问题频遭用户吐槽。据外媒9to5Mac报道,在海外苹果论坛很多iPhone 12的用户表示自己的手机在日常待机的情况这下电池的电量损耗非常快,即使是关了5G或WiFi依然没有改善。更严重的是在关了5G同进将后台应用清空,也无法改善iPhone 12待机状态下电量狂降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而且在吐槽待机状态下电量狂降的还有iPhone 12 Pro的用户。他们反应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之下平均每小时iPhone 12 Pro待机状态下电量下降高达4%。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苹果官方尚未就此问题做出任何回应。
除去电池外,iPhone 12 mini的断触问题,iPhone 12系列的绿屏问题,iPhone 12系列的信息问题等等都被大家口伐笔诛。iPhone手机本身的品控问题,是否出现了问题?国内消费者是否应该就此事重视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