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宝总裁章嘉玉专访:外资基金的十年求索路
荷宝总裁章嘉玉专访:外资基金的十年求索路 更新时间:2010-10-30 8:08:13 章嘉玉,亲历外资进入中国基金市场十年历史。 她的履历表,记录了外资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每一个谨小慎微的进展:2000年,荷银证券公司台湾区总经理,开始勘察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2004年任湘财荷银的董事长,掌舵这家在中国大陆较早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2007年转投荷宝集团,继续寻求可能的本土合作对象…… “恨嫁心切” 1999年,荷银投资尝试着和国内老十家基金公司接触。章嘉玉回忆道,1999年荷银投资管理集团并购了台湾光华投信后,便顺理成章地接收了其上海办事处,以此作为立足点开始调查研究大陆基金市场。 考虑到潜在合作对象背后的资本,拥有雄厚实力的长盛基金成为首个协商对象。荷银为长盛提供了一系列产品规划,同时帮助长盛建立起了开放式基金的基础架构。 投资理念和价值观上的分歧,导致荷银投资和长盛之间的合作无法成局,最终只能遗憾地分道扬镳。 中国基金业内老十家基金公司,在洽谈中都抱有较高姿态;同时,由于外方持股上限被严格规定限制在49%,种种因素导致荷银投资在和国内基金公司的洽谈中难以获得主导地位,可能的合作因此不断搁浅。 经过了反复的排查和考量,荷银投资遇到了一位具有国际性前瞻视野的业内人士——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学荣。 陈学荣一力主张湘财证券和外资的高度合作。由于意向以及投资观念接近,双方一拍即合,最终在2002年,荷银投资与湘财证券的姻缘瓜熟蒂落。 次年,经证监会批准,第一家通过存量股权转让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挂牌。 “恋爱谈了很多个,最后才遇到对的那个,然后修成正果就很快啦。”章嘉玉笑道。 短暂蜜月 荷银投资曾公开宣扬,一旦大陆允许提高外资持股比例,一定会跟进——如果允许持股100%,那么他们也会将持股提高到100%。 章嘉玉同意这一观点:“即使你现在去问外资公司,有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机会,要不要?他们的回答肯定是要的。”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荷银投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进程,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顺遂。 “当时还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懂英文的报告呢。而且市面上能够使用的电脑系统也就那么一两套,比如恒生基金管理,”章嘉玉回忆起之前的基金业,感慨良多,“和现在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回头去看,合资的蜜月期太短了。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湘财荷银的股权转让频率之高,颇为鲜见。 从最初湘财荷银到之后的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到现在的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湘财荷银公司的结构变化,一波三折。 2005年,湘财荷银遭遇重大变故:由于大幅亏损,湘财证券的财务状况无力继续支撑合资基金业务,其高层最终只能决定忍痛割爱,出售所持有的股权来度过危机。 “我很尊敬陈学荣先生,他在处理外资关系上是一个很诚实正直的企业家,在湘财证券出问题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就通知了荷银,而且我们也很快把消息上报给主管机关。”回忆起最早的合作伙伴,章嘉玉依然感慨万千。 “陈学荣在处理这次国内股权转让上的做法,是非常成熟的,完全体现了湘财证券对于外资方的尊重;同时,在选择潜在交易对象时,湘财证券开放了名单,让荷银投资也能够充分的表示意见。” 有30余家内资公司表示了合作的意向。荷银投资从中选定了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未来的合作对象。 泰达控股与荷银投资的投资理念以及投资哲学非常相近,双方一拍即合。 完成了预期目标后,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分给家庭,章嘉玉激流勇退离开了荷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