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各方主体成熟应对为股东减持压力减压

科创板各方主体成熟应对为股东减持压力“减压”

婴儿呱呱坠地,最初围绕身侧的一定是父母至亲;长至少年,与更多志同道合者相伴而行;再至组建家庭新阶段,则亲朋关系更为广阔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其朋友圈,也难免有人离开。人如此,科创板企业亦是如此,这可以说是成长的烦恼,也可以理解为蜕变的必然。

7月22日,首批上市科创板公司限售股解禁;截至一周后的7月29日,共有12家科创板公司陆续发布了股东减持或询价转让股权的计划,按照目前的估值,涉及总额最高不超过112.42亿元。令人欣慰的是,从这一周科创板企业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科创板各方市场主体对待减持愈发成熟理性,新老股东之间通过“市场语言”寻求共识。

首先,科创板公司的老股东整体表现淡定,“解禁即减持”的股东大多是创投基金。

从12家企业披露拟减持股东的类型来看,仅1家公司董监高参与,其余大多数是持股低于5%的“小非”股东,且主要是创投基金领衔。

投资各有分工,不同属性的资金覆盖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其中,创投资金的使命就是陪跑企业的初创期,并在企业上市后实现退出,这也是创投基金对于基金投资人的承诺。换句话说,从科创板公司披露股权结构开始,已经向市场表达了股东结构未来调整的必然。比较有趣的是,这笔资金可能并未真正离开多层次资本市场,而是通过孵化或投资新企业,实现“江湖再见”。

同时,更多科创板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和持股董监高面对解禁的淡定,也展示了在企业发展和尽快落袋之间的成熟选择。科创企业的发展确实需要创始人、核心员工更坚定的陪伴,“继续持有”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其次,从科创板公司股东减持手法、以及投资者的反应来看,各方主体对于减持规则的理解也更为成熟。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0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强调,“资本市场是一个内涵丰富、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做好资本市场工作,必须统筹兼顾投资者和融资者、上市和退市、再融资和减持、新股东和老股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存量和增量等关系的动态平衡,求取最大公约数”。

面对限售股解禁,部分科创板公司股东选择了“尝鲜”科创板询价转让减持,这种类似于“以批发价格 To B”的转让方式对于场内中小投资者的直接影响更小。市场的反应也是比较理性和成熟的。7月23日起发布实时行情的科创50指数显示,近一周时间内,指数虽然经历了明显波动,但先抑后扬,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此外,监管端的规则供给也更为成熟。上交所此前表示,将持续评估科创板股份减持制度实施效果,努力构建更为合理的股份减持制度安排。从一线监管的表态来看,科创板减持制度的持续优化是可以期待的。

第三,市场对于不同阶段股东权利义务、持股成本的认定渐渐达成更为成熟的共识。

过去,与“大小非减持”消息相伴的,往往是一边倒的对于老股东套现的指责,在测算其持股成本时也只考虑初始投资。但是,从近期市场的反应来看,更多的声音能够理解新老股东的权利义务,评估不同阶段股东的贡献特点,新老股东也用市场化的方式表达共识。

在笔者看来,初始投资确实并不能代表老股东的全部付出和贡献。以近期相对宣布拟退出较多的创投基金为例,创投基金选择在企业初创期进入科创企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撑;而且,其投资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均未能反映于初始投资之中。与选择离场股东尽快达成“估值理解”,不仅是新股东市场化投资理念的体现,也是科创公司携手股东开启新征程的股权结构基础。

未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增加是一种必然,甚至将有更多规模更大的独角兽企业登台,科创板面临的股东减持压力自然可能相应增加。但是,笔者相信,经过历练、更为包容的市场主体――上市公司、股东、投资者、监管部门,能够以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面对减持、规范减持,为“减持压力”真正减压!

影像仪器ogp

光学测试仪

影像仪测量

上一篇: 科创板发行定价凸显理性买方博弈力量逐步增强
下一篇: 科创板含科率指标明晰35评价指标瞄准核心技术筛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