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逼家电企业经营异化 商业模式待变革
金融危机逼家电企业经营异化 商业模式待变革 更新时间:2010-9-22 7:58:18 近期,有媒体报道部分空调企业涉嫌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贴,而且金额比较巨大,一时间业内一片哗然。笔者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海内外需求不稳定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部分企业在正常运营模式下难以实现盈利,而被迫采用异化的经营模式,甚至不惜以欺骗国家补贴来牟取利润。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了相对波动区间,特别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下,人民币兑欧元持续升值,今年前五个月已相对升值14.5%。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对家电企业的出口造成了极大影响,一些严重依赖海外O EM订单的企业日常经营陷入困境。同时,在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形势下,国际原材料价格也呈现快速走高之势,且同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从这个情况来分析,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动使国内家电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出口形势的急剧恶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等多重因素均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这使得国内家电企业原本就比较微薄的利润空间遭到进一步挤压。在这一形势下,国内企业亟须实施变革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般而言,企业提高利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控制产业链成本扩大企业盈利空间,这其中包括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控制生产过程的成本以及提高终端产品价格等。二是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获利能力。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两种途径似乎都已行不通,企业要提高利润就必须转变原有的运营思路,实施颠覆式变革。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只有真正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这就对企业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要求企业进行新的变革。具体来讲,企业必须实现从盯生产向紧盯消费需求的转变,通过准确洞察并把握消费需求,研发、制造出真正符合需求的产品。事实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内家电企业运营状况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企业谋求转型,另一部分企业被迫异化,前者通过实施模式转型实现逆势增长,后者只能采取偷工减料等异化的经营模式,通过欺骗消费者等方式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营。 对那些运营状况良好、经营质量较高的企业来说,外界形势的变动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契机:一方面,虽然国内企业出口受到抑制,但国内市场需求却呈现出稳定放大的迹象,这些企业通过深挖内需市场,实现了企业业绩的稳定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企业构建起相对稳定的企业运营以及市场开发机制,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国外形势的变化也加快了这些家电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 但我们也看到,部分企业在无力应对经济形势变动时却完全扭曲了原有的正常经营逻辑,转而依靠欺骗消费者和政府来牟取利润,完全背弃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准则。具体来说,这些企业牟取非法利润的途径大致有两个:一是为了消解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提高压力 , 采取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变异经营方式,以高价出售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从而牟取高额利润;二是这些企业为了制造超乎预期的业绩,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销量造假等方式欺骗国家补贴,从而冲高其业绩。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企业制造出了超乎预期的业绩表现,而在这一业绩掩护下,企业可以维持其编制的“规模骗局”。但从本质上看,这一依靠欺诈消费者和政府制造业绩的发展模式存在着巨大泡沫,一旦扭曲的经营逻辑被揭开,企业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业绩的大幅缩水与消费者的集体背离,更为重要的是还将受到相关法律的严惩。由此看来,这一发展逻辑显然违背了企业基本经营准则,也有损企业未来发展潜力,这种只注重短期利益的发展模式将对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都将造成极大损伤。 在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形势下,国内家电企业面临着相对艰难的发展环境。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讲,要提升利润空间与全球产业竞争力,实现向产业价值链上游的拓展,就必须通过商业模式变革,构建起基于消费需求之下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动,消解经济形势变动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国内家电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