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低成本时代"的中国经济怎样走?
结束"低成本时代"的中国经济怎样走? MBAChina 中国低成本优势日趋下降:一半以上(54%)的企业认为相比低成本国家,中国正在失去竞争力。70%受调查的公司认为人民币升值是造成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52%的公司则认为薪酬上涨是主要原因。白领和蓝领的工资分别提高9.1%和7.6%。价格上涨以及中国在基础设施、环境与贸易、技术转移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方面滞后于国际标准;留住员工也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33%的公司认为其是造成竞争力滑坡的原因。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吸引国外投资者的首先是处在起步阶段的市场,先来者肯定会把握先机,分得较大的蛋糕,对于追求利益的海外资本来说,垄断一个行业获利丰厚,如果能垄断一块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就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成本在市场平均生产力的前提下就意味着高收益。因此海外资本的蜂拥而至,投资建厂。加工制造业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行业。于是就有了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中国也有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作为回报,中国开放了广大的市场,国外企业在中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双赢。但是不得不说中国当年经济的孱弱也正好迎合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的本质属性。中国如果以引进多少外资为荣那就是一种不自强的表现。借鉴学习之后,中国的市场运行和企业建设应该逐步走向成熟才是经济立足的根本! 放眼结束"低成本时代"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甩开外资的牵绊,大力振兴本土的民族企业。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和工业水平的日益成熟,中国有能力保障国家支柱产业的建设。并不惧怕国外资本的离开。这是我国现在的一个优势。这一点从我国高端技术产业发展就可以看到。最直接的无疑是中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翔凤”的下线和国产大飞机项目的上马,给我们民族工业的振兴注入一剂强心针。 世界工厂时代考验了我国劳动力的智慧和产能,在给国外品牌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在国外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中,我们找到了自信,那就是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完全能够实现资本主义所谓的高产高效。要振兴本国民族工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生产力,这一点是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的好办法。物价上涨压力和劳动力薪酬上涨压力并不和扩大就业构成矛盾。 而笔者认为劳动力薪酬上涨对国内企业构成的压力相对较小。因为植根于本土的企业对于资本的认知和资本主义企业相比有差异性,很多企业只面对国内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敏感性和应激性也不会太高。 相对于外企在国内生存的压力,针对内需崛起的本国企业具有灵活性,起步阶段的发展要求与已经成熟的国外企业对于资本的追求相比,并不会要求太高,而且创业在当前的流行,是面对物价的上涨而对现有财富增值的必然选择,而这也客观上会取代外企在吸收劳动力上起到的作用。而国家政策也应该适当向国内企业做出倾斜,因为本质上国内企业的崛起也会帮助国家解决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