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NFT(即“非同质化代币”)爆火之后,NFT交易平台在国内不断涌现。“数字藏品”这一词汇也逐渐走红。近日,记者注意到,一家名为“唯一艺术”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近期因不发货也不退款的问题,被大量用户投诉。
针对这一情况,“唯一艺术”平台方回应记者称,截至3月10日,近6000笔故障订单已经全部完成退款。而“唯一艺术”引发热议的背后,数字藏品作为NFT中国化的产物,仍然面临炒作、合规的诸多难题。
有支付机构叫停合作
近日,“唯一艺术”平台陷入了风波中,“无客服”“无联系方式”“钱充进去后不退款”……自3月初开始,用户的不满情绪不断发酵。在黑猫投诉平台,便有近700名用户反映遇到了这一情况,要求“唯一艺术”退款。
尽管“唯一艺术”数次通过官网回应称,这一情况是由于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系统故障引起的,会尽快解决并上线电话客服,同时提供了一个二维码供用户反馈问题。但用户似乎并不买账,在各类公开信息平台的投诉也在持续新增中。
3月9日,记者亲测了“唯一艺术”官网的数字藏品购买流程。在两次遭遇订单取消、支付失败后,记者以15.6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萌虎迎春”。在选购好数字藏品后点击“立即支付”,需要进一步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
此外,根据“唯一艺术”官网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付支付”)渠道,进行平台“钱包”充值后开展相关交易操作。
3月10日下午,记者注意到,“唯一艺术”官网已经无法开启,页面显示系统升级中。针对前述事件的解决进度,3月10日,“唯一艺术”方面回应记者表示,近期公司服务器频繁受到严重的网络攻击,导致出现了系统故障,共产生故障订单5921笔。目前已经完成全部退款。
同时,“唯一艺术”方面指出,公司采用的是第三方清算的方式,目前合作单位为恒信通和宝付支付。平台不会留存用户的任何资金,都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记者进一步向“唯一艺术”方面确认是否与支付宝合作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以回应为准。
对于“唯一艺术”这一说法,记者向多位支付行业分析人士进行了了解。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该平台与支付机构的合作模式符合正常的支付流程,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并不能为该平台的合规交易做背书。支付机构按照协议,也会与商户进行结算。另外,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接入支付机构,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属于代收付可以经营的场景范围。
3月10日,记者也向宝付支付方面做出求证,该公司指出,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进行商户准入审核,对商户严格进行全流程风控管理。
而支付宝方面则强调称,数字藏品是个新兴的行业,支付宝结合监管部门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有关风险提示,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从严、谨慎开展此类商户的支付服务准入,一经发现存在以“数字藏品”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严格禁止合作。
经核实,支付宝曾于2021年终止“唯艺(杭州)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支付服务,此次该网站更换了公司主体,通过其他机构接入支付服务。对此,支付宝保持同等标准对此类商户终止支付服务。
工商信息显示,“唯艺(杭州)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唯一艺术”的运营主体,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于2021年10月获得由敦鸿资产领投的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炒作现象难避免
2021年以来,海外NFT作品爆火后炒出天价,NFT交易平台在国内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过,对于NFT是否属于加密货币范畴,叠加NFT涉及的炒作、洗钱犯罪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对于NFT交易始终众说纷纭。
这一背景下,各类平台开始“去NFT”,主推“数字藏品”概念,突出强调是使用经区块链技术进行标识的特定虚拟作品。为了规避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国内涉足这一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均对其二次交易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收藏。而“唯一艺术”此类平台,则是自带二级市场,允许用户将购入的数字藏品在平台进行直接寄售。
据了解,国内开放数字藏品二次交易的平台,不少都经历过数字藏品暴涨的炒作风波。“唯一艺术”平台推出的“苏小妹”以及“CBA”系列数字藏品,交易价格都曾从数十元飙升至上万元。记者购买的“萌虎迎春”相关系列藏品,在“唯一艺术”交易平台的售价也在十余元至数十元间不等。
动辄数十倍甚至是数百倍的价格差异,也让国内数字藏品陷入了投资炒作风波。对于所售数字藏品本身价值应该如何界定,“唯一艺术”方面回应记者称,平台作为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是数字艺术品交易相关的服务。而艺术品的价值是由市场或者学术界来决定,并不是由平台去中心化的审美和价值认定。
另一方面,“唯一艺术”平台大部分数字藏品发行的认证标准是ERC721,认证网络Polygon,相关藏品都具有认证标识和合约地址。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海外NFT交易平台不同的是,加密货币交易在国内遭受严打,国内包括“唯一艺术”在内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均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用户无法通过去中心化钱包完成实质上的资产转移。
对于如何保证用户购买的数字藏品所有权,如何完成需要通过加密货币进行交易的公有链确权等问题,“唯一艺术”方面仅表示,平台使用的是全球共识、可信的公有链,使用公有区块链的技术特征,用来做版权声明或存证,并通过海外第三方合规渠道实现技术服务。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告诉记者,打着“区块链”等旗号的炒作行为,在国内是严令禁止的。为满足监管要求,我国主要的数字藏品平台都已尽量剥离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但仍无法避免在二级市场中出现的数字藏品炒作现象。同时也不排除部分平台本身就存在很明显的投机目的。
“国内之所以都称之为数字藏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环境和监管合规需要。海外市场的NFT多基于以太坊等去中心化公链发行确权,与虚拟货币直接或间接挂钩,且NFT产品等金融化属性鲜明,投机炒作现象屡见不鲜。而国内数字藏品多基于自建联盟链或国外公链底层搭建,但部分小型平台在技术实力、平台可信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蒋照生进一步解释道。
去NFT化要“换核”
正如蒋照生所言,国内数字藏品与国外NFT在技术逻辑方面并无本质差异。因此,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出现也充满争议。此前,不少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即可直接开展交易,而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底,便有一批主打“NFT”“加密艺术”的交易平台受到微信封禁,理由是“存在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发布、传播或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
而即便是主推“数字藏品”概念,也难打擦边球。2月21日,微信对“唯一艺术”平台官方小程序进行了违规封禁,主要是由于小程序实际所提供“数字藏品”服务属于尚未开放的服务类目。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加强数字藏品版权保护,强调对数字藏品发行和交易平台准入做出有效监管。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指出,数字藏品确实处于灰色地带,因此需要首先界定其属性,究竟是按照金融的路子,还是电商的路子去管,界定其属性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规定。但不论如何,此类业务都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消费者资金保护机制,不能使这些资金随意被机构扣押、挪用。
在蒋照生看来,国内数字藏品主要是以区块链作为文创载体,让历史文物和艺术创作以更年轻鲜活的方式呈现,拓宽文创边界,促进文化发展传承和文创价值变现。但作为一个新事物,数字藏品目前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等并不完善,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操控炒作的渠道,其商业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蒋照生指出,尽管当前数字藏品领域的投机炒作现象仍然存在,但数字藏品作为NFT中国化的有益尝试,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数字藏品行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不仅要“改名换面”,更要“换核”,要在实践中探寻适合中国实际和合规要求的发展之路。
对于如何防范违规投机行为,蒋照生建议,相关平台要进一步发掘优质IP资源,吸引更多投资者而非投机者进入市场,同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限制数字藏品在二级市场上的炒作现象;相关监管机构要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察力度,尽快出台数字藏品相关法律条例,对数字藏品属性、类型及交易等进行规范,同时加强各类涉及数字藏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发展氛围。(记者岳品瑜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