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里的微企业如何“撑杆跳”
科技园里的微企业如何“撑杆跳” MBAChina 编者按/许多拥有自己专利技术的科技人员,打算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转为实践,纷纷成立科技公司,连总裁带员工往往不足10人。然而,真正能淘到金的却屈指可数:要么缺乏资金,要么缺乏管理,或者是不会营销……微小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的成长?它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软环境?本期论坛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资金之困:
银行借款难,园区担保易
问题:企业成立之初,缺的东西很多,其中最缺的就是资金。而要获得资金,通常只有担保和抵押两条路,高科技企业能抵押的就是人,而一般银行都不会给你做担保,因此要想获得借款,是很难的。
支招:科技园区在小企业成长时就给予全方位的介入与扶持,一改银行、风投“救穷不救急”的做法,在小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能给他们最有效的帮助。
姜晓丹:我们是在1998年开始创业的,当时大家都懵懵懂懂的,对公司是没有概念的,所以怎么去做公司、去做管理是我们最大的困难。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资金很困难,当时科技园就借给我们钱,还帮我们做担保。由于我们都是学技术的,对公司经营、市场都不了解,所以很快就把钱花光了。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园还帮我们定期补课,他们请了老师、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给我们免费上课,让我们有了一种“创业之家”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创业环境,我们可能还需要走更长的路。
童之磊:企业成立之初,我们缺的东西很多,最缺的就是资金。科技园以各种形式,比如投资、借款方式,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国内企业要借款只有担保和抵押,像我们这种高科技企业能抵押的只有人,而一般银行又不会给你做担保,因此要想获得借款,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科技园了解我们,并给我们做担保,从而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
徐井宏:对小企业而言,科技园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扶持,才能孵化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现在数码视讯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了,而他们当时创业时只有几个人,注册资本不足十万元。资金链是企业的血液,就在数码视讯创业第二年的时候,它处在了死亡的边缘。在这个时候,我们向它注资了10万元,救活了这家企业。园区就像是苗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小企业成长为大树,而不是看到它们在苗圃中死亡。
环境之困:
处处有短板,需借力打力
问题: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很艰难,资金、技术、市场、内部管理一点没做到,公司可能就会死掉。很多小企业没有成长起来,往往是遇到问题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就关门了。#p#分页标题#e#
支招:一个有利于小企业成长的软环境,往往能够帮助小企业尽快成长,包括在最危机时期的资金扶持以及财务、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服务。
李星文:科技园除了市场化、自由竞争等优点外,还起到了信息沟通、政府桥梁的作用。比如在我们缺乏资金的时候,科技园帮我们担保、拓展融资渠道,而在信息中心,所有的信息都会及时和我们进行沟通,帮我们捕捉信息。
童之磊:我去过日本最大的科技园,科技园所形成的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包括投融资、帮企业政府公关、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比较独特的,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软环境。作为小企业,怎么去和政府打交道,在这方面,科技园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支持。可以从接待角度和身份上实现。很多小企业没有成长起来,往往是遇到问题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就关门了。
徐井宏:在很多人眼中,科技园不过是大的物业服务公司,靠出租写字楼盈利。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清华科技园的硬环境收益虽然还占主要份额,但从财务计划来看,两年之后硬环境收益将少于50%。
在清华科技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仅有像谷歌、搜狐等大型企业包下了整座写字楼,也有不过三五人的微型企业在这里进行研发等。比如谷歌这样的企业入驻清华科技园,看好的是依托周边北大、清华等高校的人才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与高校人才的对接和项目研发。比如在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周边,微型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很多大企业已经将其非主营业务外包,而园区内的这些小企业,其业务正是为这些大企业做相关的服务与支持工作的。更为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小企业经常去这些大企业里挖人,以补充自己在管理、流程方面的不足,而大企业也会到小企业里挖人,看中的正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流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