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铮越声理财:长期通胀“倒迫”持续牛市
罗铮越声理财:长期通胀“倒迫”持续牛市 更新时间:2010-10-20 7:25:30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为挽救各自濒临崩溃的金融系统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注入计划,大规模刺激计划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国家出现了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通胀问题。
而对于国内来说则更为其甚,由于人民币升值和负利率落差更大,资产保值增值压力也就必然更大,而这种压力将是迫使股市持续走牛的重要推动力。
一,全球大量释放流动性
危机之初,美联储与全球各大央行根据达成的协议将总额约25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各国金融市场,美国国内也为救助面临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注资7000亿美元,在大量资金注入货币市场的同时各国央行普遍采取低利率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更是为挽救危机着实出了一把力。然金融海啸已届两年,现实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出现恢复性的迹象,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处在衰退边缘挣扎。在利率工具已经完全失效之后,各国央行又实施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刺激经济措施,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和房贷担保证券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至此全球性的流动性释放已经处于历史的高位,纸币泛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这种背景下,通胀也难以遏制的持续走高,并根据目前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势来看,这种通胀很可能极具持续性。
二,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输入持续通胀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依旧处于历史的低位,这与其注入的流动性一直限定在货币市场以及通胀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期有关,但是随着这种流动性逐步从货币市场流通至实体经济领域,发达国家企业生产活动减少和居民消费的下降所造成的各国市场需求不足,最终受到压力的依旧是出于弱势地位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国利用其货币特有的国际优势,通过货币全球性流动以及其硬通货地位,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输入美元、欧元等金融产品,从而有效地转移并释放了自身的通胀压力。特别是美元长期贬值拉升黄金、石油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严重的影响了新兴发展中国家,未来随着流动性泛滥的效应逐步蔓延,新兴市场长期处于通胀压力包围之下,持久的高通胀时代即将来临。
三,保值压力巨大“倒迫”牛市
外围市场流动性泛滥让国内货币政策的选取显得颇为艰难和复杂,表面上看国内的银行利率要远远高于国外的货币市场利率,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高通胀率已经抵消了这种利差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市场的“宽松程度”一点不亚于国外市场。在央行加息无望的情况下,受制于外部环境而被动营造的过度宽松市场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使得人民币资产长期无法获得正的收益,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存量巨大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大宗商品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也为国内输入了更多的通胀预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所积累的国民财富正在一步一步受到通胀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压力就会随着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而逐步加大。股市、楼市和大宗商品市场自然而然成为吸纳资金的重要场所,各种日常生活资料比如农产品也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
同时考虑到股市的财富效应能够带来理想社会信心恢复,而楼市或其它大宗产品的走牛则更容易形成对社会消费和实体经济的伤害,管理层在这种资金泛滥背景下,将更倾向于选择将资金导入股市。保值动力倒迫下的股市投资潮也就自然一波接连一波,成为推动牛市发展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