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中期回稳在望
美元中期回稳在望 更新时间:2010-12-30 8:22:50 2011年美元指数是持续下滑,还是止跌回升,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和资本投资策略定位的争论核心。因为全球汇率体系的变化、贸易的变化、短期国际资本的变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都维系于美元指数的变化,不了解美元指数变动的方向和路径我们就无法了解世界贸易变动的短期方向,也就难以弄清楚国际短期资本套利的方向和流动的模式,也就难以弄清楚国家大宗商品价格变异的时点和幅度。因此,美元指数的预测成为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宏观布局和投资组合的核心争论焦点。这直接引发了目前爆发的“美元中期贬值论”与“美元中期走强论”的争论。这些争论各执一词,都有各自独立的逻辑,使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顿生迷雾,反而难以形成可信的预期。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否定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在预测和预期形成中必须避免的理论和预测上的误区。
量化宽松不等于美元持续走低
很多人之所以得出“美元中期贬值”的结论,核心要点就在于美国连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导致美国货币供应大幅度增加、通胀加剧、贸易赤字加大,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供给过多,导致美元贬值。
事实上,这种推论具有强烈的误导性和错误性。因为目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美国M2和CPI增速反弹,相反美国目前依然处于流动性紧缩,物价水平较低的状态。同时全球美元流动性也没有大幅度增长。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等于宽松的货币和流动性泛滥的市场,这必须取决于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以及投资者的市场预期。QE2在出台前后之所以对于美元指数的影响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方向,其关键在于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预期、美国货币创造的预期以及国际资本的套利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贸易倍增战略”和“再工业化战略”不具有实施基础
美国的贸易政策并不能完全左右美元汇率,金融利益与贸易利益的权衡将决定美国汇率政策的定位;自奥巴马宣布美国采取“贸易倍增战略”和“再工业化战略”以来,很多学者就得出了美国必定在中期采取“弱势美元战略”的结论。这种论点在危机期间应当是一个正确的推论。因为,金融危机使“就业目标”上升为美国政府和国会短期的核心利益。因此,“贸易倍增战略”和“弱势美元的战略”就成为应对危机和国内政治压力的短期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并不符合美国的中长期的核心利益。这就是美国的金融利益和美元的霸权体系利益。因为美国要想获得美元发行的收益以及美元资产服务的收益,保持美元币值的稳定,采取相对“强势美元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美国人也十分清楚所谓的“贸易倍增战略”和“再工业化战略”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外交的产物,不具有实施的基础,即使美元进行大幅度贬值也不会改变国际分工的格局和美国的出口。
因此,美国不可能在后危机时期长期保持“弱美元战略”,美元战略的逆转具有必然性。这种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经出现过。美国也曾经在上世纪80年中期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出口战略”,但都以失败告终,美元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转向。
美元指数可能会呈现
中期回稳趋势
美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将从多方面决定汇率的走向,但2011年美国宏观经济走弱的判断并不是定论。2011年美国宏观经济将进一步走弱是大部分专家的预测,因此,从宏观基本变量的角度,美元持续走软是一个基本方向。但这种判断必须建立在两个前提下:第一、世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将优于美国;第二、美国宏观经济回落具有必然性。
但这两个前提都是存在问题的。因为,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只是一个趋势性,目前很多的预测没有考虑美国采取的第二轮减税政策和第二轮或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而这些政策将有效冲销美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从目前美国的各类先行指标来看,美国经济走势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同时,即使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回落,但汇率是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相对关系的产物,如果世界其他国家复苏更加乏力,那么美元的走向将会发生逆转。对于2011年而言,如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日本经济在出口逆转,美元指数可能会呈现中期回稳的趋势。
12下一页共2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