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青岛市即墨古城分别同来华访问的韩国外长朴振、尼泊尔外长卡德加会谈,会议达成多项共识。
顷刻间,即墨是哪里?即墨古城又是哪里?成为了网友的热议。
大家所熟知的青岛,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但究其源头,即墨算是青岛文化根基了。即墨面积1793平方公里,南临崂山,东临黄海,拥有196公里的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传承着无数古老的故事,是中国最具古典韵味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即墨是中国2000多年以来从未改过名称的四个城市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城内主要建筑及城墙坍塌或损毁,为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即墨古城于2013年原址重建,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为“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城墙围合,三门鼎立;青砖黛瓦,古朴大气;商家鳞次,店铺栉比;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商业深度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
县衙、文庙、学宫等公共建筑散布在古城中,是弘扬廉德文化的载体。县衙“犭贪”照壁、箴石碑、清莲井以及德廉文化街上的圆雕、卷轴铜雕都蕴藏着耐人深省的廉德故事。大街小巷,青石漫地,石坊林立,每当夜色阑珊,千年古城流光溢彩,灰墙黛瓦间人潮熙攘,犹如一幅青岛版的《清明上河图》。百年老榼子、葫芦烙画、鸟笼艺人工坊等传统文化遗产,也成了即墨古城的亮点。
近年来,即墨古城持续举办即墨古城民谣季、“悦即墨·夜古城”、来即墨古城过大年、央视2021《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录制、青岛国际啤酒节、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世界旅游小姐集结仪式、国际水彩名家绘古城、齐鲁金秋美食月、贵州紫云文化交流周等特色活动,并先后邀请潘基文、冯骥才、单霁翔、郎朗、吕思清等知名人士到访古城。
经过多年的发展,即墨古城已然焕发了“新”生机,已经成为了青岛新的文化聚落,时尚之都。
其实,即墨远不止历史底蕴浓厚,经济实力更是不容小觑,自古以来被誉为“千年商都”,自改革开放以来,即墨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长期在中国县域经济排行榜名列前茅,是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7年,经国务院批复,即墨正式撤市设区,迈入了发展的“高速路”: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和综合实力更为显著。
即墨的传统产业以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机械加工为主,近些年,则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动作频频,成效也非常明显。五年来,即墨区综合实力合实力稳居全省区县前列。2021年,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是2016年的1.5倍,年均增长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税收占比从2016的50%增至78. 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6亿元,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倍、1.5倍。
现如今的即墨区按照“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的区域空间布局,推进东部蓝谷鳌山湾丁字湾区域、西部蓝村陆港大沽河区域、中部城区区域联动,三大板块与青岛主城区同城连接、产城一体,崛起了“海、陆、空、铁”千亿级产业群。
“海”是指青岛蓝谷和船舶产业以及潜水器产业。推进多年的青岛蓝谷海洋科技新城形象日益彰显,科研平台加快集聚,“双招双引”成交明显,区域功能也更加完善。而青岛造船厂原本就在即墨,正致力于新型船舶、海洋潜水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加之青岛蓝谷的辅助,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更为即墨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陆”是指汽车装备制造业。5年来,即墨聚集了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奇瑞4个整车和400多个零部件企业,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空”是指通用航空产业。这个产业之前在青岛是一个空白,2017年,中国首条空客直升机H135总装线在即墨破土动工,成为空客直升机唯一一个在欧洲以外设立的生产基地。5年来,该项目的落户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打通了通用航空发展的产业链条,为带动整个青岛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铁”是指轨道交通制造产业。近年来,一些轨道交通项目在即墨纷纷建成投产,其科研成果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为即墨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其中,汽车产业新城、经济开发区、国际商贸城、国际陆港等在内的重点组团产业集聚效应更是不断增强,新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取得明显实效。
这一切,让即墨得以振翅起飞。
当然,即墨拥有的远不止这些。
即墨是“老”城,它走过了2000多年,篆刻下即墨的拼搏与努力。同时,即墨也是“新”城,它依然活动满满,在创新驱动下越走越远,正在全力推动即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全方位融入服务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梁之磊 青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