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出租车巡游日记:怎么让乘客知道我能招手停车?

“师傅,走吗?”

“走,上车。”

停在天坛医院门口的老王,迅速接到了活。在这个打车依赖网约平台的时代,老王当了十几天的巡游出租车司机,只靠街头扬招接活。“时间不长,感受不少。你说怎么才能让大家知道,我能接扬招的活儿?”

一到下雪天 网约车就不愿上路

12月11日,北京降下今冬初雪,老王第一天开出租上路。“风浪越大鱼越贵,下雪天肯定活儿好跑。”

他的判断基于此前开网约车的经验。2018年,曾经的私募基金经理老王,退出金融圈,干起了网约车和自媒体。“那时候,我认为能迅速抓起手来干,又比较有前景的,就两样——开滴滴和拍抖音。”

干了五年,老王把买车的钱挣回来了,自媒体也做得小有名气。“(网约车)头两年挺好,现在越来越卷,北京的网约车太多。”转行开出租,老王说,“因为出租车卡得很严,京人京车,而且价格是定死的。”

出租车也能登录网约平台,但老王的手续还在等待批复,所以这些天,他只能街头巡游、等待扬招。11日这天,从早上9点40分接到第一个单,到13点48分,一共约4个小时,收入234元,份子钱挣出来了。这些钱是直接到老王的“口袋”里。跑网约车,平台抽成大约是三成。新手级别较低,每个礼拜只能提现一次。跑到“城市英雄”级别,才能每天提现,但因为开跑的前两天不能提现,所以还是相当于压着两天的钱。

“出租车每小时能跑60元,很不错,网约车现在每小时到45块钱就不容易。而且下雪天,我跑网约车就不出来了,事故风险大。”

老王的判断没错,降雪寒潮,很多市民反映打车难、网约车排队严重。“网约车怕出事故,收益和风险不对等。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如果是自己的车,车辆事故折旧。如果是租的车,要给公司事故补偿。所以,网约车这种天就不愿意出来。出租车的事故赔偿机制不一样,这方面的顾虑就少得多。”

老王把这些感悟拍成小视频,发到自媒体平台上,很多网约车司机感同身受,留下评论——“实话”“风险太大、拒绝出车”等等。

空车灯亮着 却等不到乘客招手

老王在自媒体平台自称网约车出租车民间客服,平时关注他和发表评论的也以司机为主。但这几天的巡游日记,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一些以前他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开始在他的脑子里打转。当他提出“现在乘客为什么不再招手打车”时,评论区异常热闹。

扬招与网约如何动态平衡,是司机和乘客都在思考的问题。12月21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表示,将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巡游出租汽车运价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网约车经营服务水平,促进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我就发现,把车停在路边,也打着‘空车’的绿灯。可人家站在路边,看都不看,低头用手机打车。”经过这几天,老王明白了,不招手的主客观原因都存在,而且由来已久。

客观原因,很多出租车,就算打着“空车”绿灯,但其实已经在网约平台上接到单,不能再停车接客。时间一长,被拒绝的次数多,乘客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尝试招手。

主观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从一开始打车,就以打网约车为主,已经习惯了手机下单等车来接,不习惯招手打车。“就打个比方,现在00后没见过带室内天线的电视机一样,看电视还要调天线?”

获取以上信息,是通过交流和沟通。能聊能侃,曾经是“北京的哥”的特色。有很多外地游客,都被“北京的哥”天南海北、古往今来的宽泛话题逗乐。但在网约车行业,与乘客聊天,是不被鼓励的。

前两天早晨,老王刚出门,把车停靠在路边买煎饼。有乘客跑过来问:“师傅,能不能走,手机打不着车,着急。”“走,走”,老王卷卷煎饼,就拉着人上路了。路不远,丰台站离老王家很近。路上聊天,乘客说经常出差,需要去场站,但早高峰打车难。老王立刻反应过来,跟乘客互加微信。“我跟人说,以后到车站、机场,提前约,能送能接,人家也很高兴。”慢慢地,老王有了熟客,积攒起一些“私域流量”。

以上流程,在网约车行业,属于“私下交易”,是严格禁止的,打网约车必须通过平台,而这在出租车行业属于很正常的业务。

巡游车少了 招手停车传统别丢

“所以我觉得最好‘两条腿走路’,网约平台我也申请着,巡游的时候,就自己动动脑筋,别只依赖平台。手机用多了,往往懒得思考。”老王在丰台居住,经常去趴活的两个点,一个是丰台站,一个是天坛医院。在车站和医院这种点位,很多乘客着急用车,那是能从眼神中看得到的焦急。

“现在我就知道了,停着趴活的时候,就特意把右前侧的车窗玻璃摇下来。也别玩手机,就朝窗外观望着。想打车,一眼就能看出来。双方眼神一交流,立马明白。等着人家上来问一句——师傅,走吗?”

出租车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叫巡游车,有特定涂装、有车顶标识、主要以“扫马路”的方式巡游揽客,但时代变迁,打车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单纯依靠巡游的出租车几乎绝迹。如果不是手续还没批,老王恐怕也没什么机会体验这种几近“失传”揽客方式。那些不会使用网约平台的老年人怎么办?

近日在上海,为破解扬招难,出现了设有“扬招必停”标识的安心巡游出租车。这些出租车特意使用了上世纪80年代的“红顶灯”,不承接第三方平台,只承接扬招、电调和公司自有平台,此举受到当地老年人好评。

老王觉得这是个办法,出租车有明显区别于网约车的可辨识外观。“我的感受,出租车打灯靠边、停车上下客,后边车辆不会按喇叭滴滴,都表示理解,网约车就没这个待遇。”

为什么不让这种可辨识度发挥更大作用?“除了‘空车’绿灯,能不能增加‘巡游’或者‘招手即停’的显示。比如用一个液晶屏打在车顶上。空车又没接到网约订单的时候,就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让人家路边着急打车的乘客也能看见。”

老王说,要想办法增加一个显示“正在巡游”的功能

北京出租车演化简史

1903年,出租车进入中国,哈尔滨成为中国最早有出租车的城市。

1913年,法国人率先在北京东单开设了兼营马车汽车出赁的飞燕汽马车行。

1951年,为了解决外事活动的车辆接待问题,首都汽车公司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各类外事活动增多,出租汽车在大街上出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兴办了一批国有、集体出租车公司,多以接送外国人、外企人员为主。

1988年,被市民称为“面的”的微型面包的士车出现在北京大街小巷。

1992年,北京市提出“一招手能停5辆出租车”的奋斗目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出租车市场,“份儿钱”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1994年,北京全市共有1400多家出租公司,出租车达6万辆之多。也从这一年开始,北京对出租车数量进行管控,此后20年间,北京出租车数量几乎一直维持在6万多辆。

1998年,“面的”彻底退出北京市场,北京出租车的标志色由黄色变成红色。

2004年,北京出租车的标志色再度完成从红色向花色的转变。

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方案,“专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将出租汽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预约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编辑 王雯淼

流程编辑 刘伟利

门窗品牌

高档隔热门窗

断桥铝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上一篇: 老爸挨打,儿子“为父报仇”,被判处刑罚
下一篇: 老盘县特区的点滴记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