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拓宽运河内涵,千年故城记忆重现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通州大光楼码头,接下来,我将带大家感受大运河奔流千年的传奇岁月。”6月13日,一艘游船行驶在运河上,千年古城的历史在讲解员口中徐徐展开。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获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年间,保护、传承、利用,使得运河的千年文脉不断延续。

通州,作为北运河的起点,因水而起,因漕运而兴。不论是最早的路县,还是后来的通州古城、张家湾城,都见证着这片仓储重地的兴衰。

随着大运河沿线文物考古、修缮、保护、整治提升进程加快,通州三大“古城”文化名片不断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多保护。

6月23日,蓝天白云下“三庙一塔”景区。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考古实现多个“首次”

路县故城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作为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且唯一的秦汉时期城池,将通州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据史料记载,路县始建于西汉,属渔阳郡;王莽改路县为通路亭,隶属于通路郡;东汉恢复西汉旧称,但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该城址就是两汉时期路(潞)县的治所。

在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孙勐看来,不论是路县,还是后来因运河兴盛的通州古城,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一脉相承。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孙勐和他的考古队在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的地块上打下第一个探孔。此后,一座汉代县级城址被层层揭露,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8年来,路县故城的发掘一直在持续。“目前已基本推断出路县故城城址的位置、形制、规模、功能等,出土陶器、铜器、玉石器等千余件不同种类的实用器以及大量动物、植物遗存等,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具体状况提供了契机。”孙勐说。

此前发掘主要集中在城郊遗址区,这两年主要发掘城内,房址会更加密集。

“水井的发现较为突出。”孙勐介绍,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200多座水井,有土井、木井、砖井等,部分出土陶罐。在他看来,两汉时期水井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密集,若与房址数量和空间位置对应来看,这些水井除了供给饮用,还应与满足手工业生产需求有关。

在这座古城内,考古人员实现了多个“首次”。如路县故城城郊遗址东汉水井中发现的木、竹简牍及植物考古发现的水稻,在北京地区均属首次。

东汉时期水稻的发现,充分说明了通州在东汉时期水网纵横、适宜种植水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汉时期“路县”改称“潞县”。“受保存环境、条件的限制,木简、木牍在北京的遗址中出土十分难得。”孙勐表示。

此外,考古人员在城郊遗址区东南部清理出了一处西汉时期制陶遗址,首次明确了北京地区汉代城市手工业遗存的遗迹组合,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发现两汉时期手工业遗存。

2021年9月14日,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设置的模拟考古体验区。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古塔凌云”重现大运河畔

大运河畔,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角,土黄色的楔形古“城墙”静静矗立,一座形如玉璋的博物馆正在加紧筹备。

博物馆大部分功能置于覆土之下,覆土之上的造型仿照路县故城的一段城墙,长卷下覆土部分掀起一角,取名“历史之眼”,将在今年和公众正式见面。

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这座汉代古城的遗址上将建起公园和博物馆,生动展示路县故城的考古发现。

路县故城是通州主打的三张“古城”文化名片之一。相关规划提出,要对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文化标识区。

在通州古城的保护和重建方面,近年来,通州重点修缮完成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云”重现通州之北。

清代王维珍有诗云:“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作为通州古城的标志,千百年来,无数官员、文人、商旅沿着大运河北上,远远看到这座高塔,就知道终点站北京要到了。

与塔相伴的还有“三庙”,即儒家的文庙、佛家的佑胜教寺、道家的紫清宫。2019年以来,通州实施“三庙一塔”景区整改提升工程,对景区文物进行全面修缮,对景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智慧管理等进行全面提升,实现了文物景观向旅游景点的转化。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缮按照历史制式恢复了文庙历史格局,全面修补了景区文物建筑的墙体、台阶、瓦片和门窗等,对油漆彩画进行了除尘翻新,归整佑胜教寺院门,并重砌了紫清宫院墙。

放眼望去,1400多年历史的古塔,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与现代化的写字楼交相辉映,曾经繁华的运河之景仿佛在面前重现。

漕运码头重现古朴之美

沿运河南下,就来到“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1293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的通惠河于张家湾引入北运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张家湾的漕运枢纽地位愈加突出。

元末明初,张家湾形成了许多因漕运而兴的村落,比如皇木厂村、砖厂村,就是当年皇家专门用来存储木料、砖石的。

因漕运而盛的张家湾,也因漕运停止而衰落。随着北运河改道,张家湾不复往日辉煌。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曹雪芹与张家湾的故事。红学文化在这里兴起,为运河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张家湾漕运鼎盛之时,有30多家商会、3家当铺,其中有一家是曹雪芹的爷爷开设的。他们家还开了一间染坊,现在染坊的那口井保留了下来。”在大运河的游船上,讲解员介绍,《红楼梦》中出现的很多地名,在张家湾古镇都能够找到。

经过数百年风雨洗礼,张家湾古城墙及石桥均出现石材风化残损。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陆续对该古城遗址开展考古工作。孙勐介绍,通过勘探,基本了解了明代张家湾古城墙基址的建筑结构。

如今,张家湾城墙遗址西段整体保护修缮和城墙及通运桥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并向公众开放,古镇旁的通运桥已重现古朴之美。

此外,一批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建筑遗迹和文物得到保护修缮,已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20多项。禄米仓仓廒文物建筑完成保护性修缮;万宁桥“减负”,全貌得到更好的展示;白浮泉遗址完成腾退、非文物建筑拆除等工作,初步建成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前不久,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永通桥(八里桥)完成修缮,正式对市民开放。市民可在这里重温“京通石道”“长桥映月”等著名历史风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认为,保护大运河不仅是要把它作为一条河来保护,更是要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来保护,“这才谈得上我们今天所讲的传承。”

■声音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本身就意义重大,能对路县故城城址整体进行原址保护,也能进一步扩大路县故城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保护它。

——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孙勐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

铝合金门窗

高档断桥铝门窗

断桥铝门窗

上一篇: 考古2021︱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邺洛恒蕴蓄,建康见新寺
下一篇: 考生注意北京司法考试四项新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