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文化 留住乡情——乐清首届“十大最美文化礼堂人”风采展

2018-02-09 09: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近年来,乐清各地文化礼堂建设全面铺开,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为全面展示乐清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果、强化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建设,去年底,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乐清日报社承办推出了乐清市首届最美文化礼堂系列评选暨第三届农村文化礼堂“村晚”活动,评选出“十大最美文化礼堂”“十大最美文化礼堂人”“十大最美文化礼堂文艺社团”三个系列。

今推出专版刊发“十大最美文化礼堂人”的故事,以充分展示乐清“文化礼堂人”风采,发挥优秀示范带动作用,让乐清文化礼堂成为市民心中的精神家园。

王丽旦 将文化礼堂变成梦工厂

王丽旦(右)组织社工开展沙龙活动。

“多亏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丽旦他们,有想法又有耐心,让我这个老头子只学了4节手机课,也能与时俱进了!”连日来,家住盐盆街道的王老伯一有空闲,就拿出儿子买给他的智能手机,时而跟儿女们视频聊天,时而在亲戚朋友群里收发红包,时而刷下朋友圈……这些手机功能让他觉得新鲜极了。

王老伯所说的手机课,其实是盐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丽旦牵头组织社工,在文化礼堂里对辖区内10名老党员、企退人员开展的智慧长者手机小组活动。这些老人之前用的都是老人机,学成后纷纷表示,要把身边的老年朋友一个个教会,这样朋友圈就更有意思了。他们的这句话,说到王丽旦的心坎里去了,从事社区工作近15年来,她一直在追求优质服务和服务延伸。 这位年仅38岁的盐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在辖区居民眼里,是一个满满正能量、点子多、思维广,既能带头做事又有号召力的“当家人”。

盐城社区成立于2011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的居民一直被边缘化,社区村居混杂,群众业余生活贫乏,公益氛围不足,缺少人文气息和精神食粮。2014年文化礼堂建成后,王丽旦成为各项活动载体的“总策划师”,在一开始场地、资金、人才等紧缺的情况下,通过整合周边资源,挖掘志愿骨干,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团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等,让居民原本枯燥的生活有了色彩。

“是社区把我带到更大的舞台,让我走出盐盆,参加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各类表演。”今年63岁的郑乐娥感受颇深,曾经的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识字也不多。2014年,在王丽旦一手策划下,她作为首批脱盲对象,被纳入社区“圆梦学堂”妇女成长计划。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基础文化课堂,到公益活动,到兴趣小组,在文化礼堂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郑乐娥成为了厨艺担当、巧手担当、好声音担当。此外,她的身影还出现在全市平安宣传、巾帼治水等活动中,成为公益担当。而这华丽转身,在三年前她根本不敢想象。

“我们通过为中老年农村妇女量身定制个案服务,圆梦学堂走出了很多人才,有瑜伽达人、化妆能手、巧手妈妈等一批社区潮妈,活动让她们变得开朗与自信,成为妇女先锋。”王丽旦笑说。 (杨海虹)

陈琼微 128G的手机装满活动照片

陈琼微(左)指导春泥班的孩子。

2月1日至3日,翁垟后桥文化礼堂的“寒假春泥班”——非遗传承班开班,后桥文化礼堂总干事陈琼微忙前忙后,带着孩子们去村里的乐清黄杨木雕艺人工作室参观,体验制作工序,还让孩子们动手在粗坯上用砂纸进行打磨等操作,体会匠人精神。

“事先就在互动吧上发起报名,不到一小时,30个名额就报满了。”陈琼微开心地说。随后,她就将名单打印出来,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再一一发通知,告诉家长们上课的相关情况。

今年36岁的陈琼微曾在培训机构任教,活动经验丰富,因此,2013年担任后桥文化礼堂总干事后,她喜欢搞一些亲子类活动,也特别愿意创造条件丰富新乐清人子女的生活。

后桥村文化礼堂图书馆藏书5000来本,而许多新乐清人子女无课外书可读,前年寒假,陈琼微就发起了主要针对外来人员孩子的读书节,借书阅读一周后,评选产生优秀读后感,有七八十名孩子参与。

亲子绘画、奶粉罐废物利用DIY、保护视力讲座、捡垃圾保护家园……她打开手机,将一次次活动的照片翻出来,一边翻一边介绍,像竹筒倒豆子般停不下来。“活动太多了,每次活动至少有一个微信群,我的手机特意选了128G的。”陈琼微笑着说。

“去年8月的诗词大赛,就建了3个群,一个低段的,一个高段的,还有一个决赛群,便于通知。”那次诗词大赛,陈琼微花了不少的心思。初赛就有97个人报名。初赛那天,连楼梯上都站满了人。“试卷都是我出的,试题通过百度找过来,用家里的打印机打印出来,我老公和很多学生家长都过来帮忙。口试从70多首诗里抽5首,会背的进入笔试。”陈琼微说,决赛时,经过抢答、表演猜等环节,最终低段3人获胜,高段共6人胜出,获得奖状证书和奖品。“孩子们和家长都特别开心。”

陈琼微虽是后桥文化礼堂总干事,但她热心,又年轻,熟谙微信网络等操作,因此,今年1月塔山学堂在翁垟文化中心成立后,她也参与其中,热心帮忙。“每个周末都开展活动,已经开展了米塑课、陶艺课、细纹刻纸等5堂课了。”陈琼微说。

“一次活动做了,就要考虑下次活动到哪里去请相应的老师。”目前,师资成了陈琼微最苦恼的事。 (徐琴微)

张茂生 亲手为村民设计精神家园

张茂生(前左)和村民在礼堂里捣麻糍。

采访乐成街道秦垟南村党支部书记张茂生时,他刚忙完一件大事——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原乐清市越剧团)“送戏下乡”到秦垟南活动刚刚圆满落幕。

“请乐清越剧团到村里演出不容易啊,我们村2017年初就开始申请了,这一次终于争取到了。”张茂生笑道。越剧团要来,张茂生和村干部们提前几天就忙开了:打扫舞台、设置布景、邀请嘉宾……忙得不亦乐乎。“自从文化礼堂落成后,村里每年年底都会举行文艺演出,已经移居山下的村民都会赶回村里观看,十分热闹。”张茂生说。

秦垟南村位于灵山深处,原先村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村两委干部一直想改变这种面貌。2013年初夏,村两委干部参观了雁荡的一个文化礼堂后,深有感触,决定在村里也建一个文化礼堂。村民得知后纷纷捐资,很快就筹齐了建设所需的资金。

为了把文化礼堂建得美观大气,张茂生带着村两委一行人,在半个月内跑遍了乐清和永嘉,看了近百个有特色的仿古建筑,最后选中永嘉一座仿古建筑的样式。搞建筑出身的张茂生以此为蓝本,设计了秦垟南文化礼堂的图纸,随后,又把建那座仿古建筑的师傅请来建文化礼堂。

开工后,张茂生每天都在建筑工地上,为一些细节问题与师傅沟通商量。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材料,他四处打听,然后和村委会主任一起开车去购买。普通木料购自虹桥、栏杆用的进口红木购自北白象、门窗购自东阳、瓦购自江苏宜兴……每次,他买了材料就直奔工地,直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市区的家。文化礼堂建了一年时间,张茂生每天早出晚归,开着自备车来回跑。有时有会议,他也总在会后去工地上转一下。每天多趟跑,汽油费他都自掏腰包。

秦垟南村文化礼堂建成后,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逢年过节更是热闹。2017年,张茂生获评乐清市“最美文化礼堂人”。张茂生表示,荣誉对自己并不重要,文化礼堂让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这才是他最感欣慰的。 (张丽萍)

郑海江 带领村民唱出幸福生活

郑海江在做讲座。

“走过了山,走过了水,汗珠里绽放出美丽的虹……”在长虹文化礼堂内,经常能看到郑海江教村民唱村歌的身影。

“这首《长虹之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长虹的一张名片。这些年长虹村村路变宽敞,环境也越来越棒,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既是长虹村党支部书记又是文化礼堂总干事的郑海江笑着说,2013年长虹文化礼堂建成后,他就开始担任总干事,为了让村民有学习的机会,公益课堂声乐、健康等讲座定期举行,随后还成立了合唱团,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村民参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长虹,他们萌生了创作一首反映长虹特色村歌的想法。

《长虹之歌》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多月,喜欢唱歌的郑海江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从最初有这个想法,他就开始琢磨如何让美妙的音乐与乡村文化巧妙结合,朗朗上口接地气。因此,邀请了省文化馆的词作家毛光正老师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温州市歌舞团国家二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也是长虹村人的郑立青老师作词、作曲。毛光正作词后,郑立青多次查阅村史、村志,在尝试各类曲调和向专家请教后,采用旋律优美的八六拍节奏,既轻巧明快又澎湃激昂。而郑海江也没一刻闲着,那段时间村歌的创作进展是他最关心的一件事。

在专业老师一次次试唱后,2017年6月《长虹之歌》问世了。经常傍晚6时刚过,柳市镇第一中学旁的音乐教室,就能看到郑海江带领长虹文化礼堂合唱团50多名队员在练习村歌。“合唱团的5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最初,很多村民需要一个个去叫,有点不情愿,我就哄他们过来听听,他们中的不少人听到 ‘长虹,长虹,歌声激荡,绚烂龙腾’的优美旋律都觉得写得好,也有些村民觉得大家伙在一起歌唱自己的家乡特别温暖,于是愿意留下来学唱。”郑海江说。

2017年8月,他带着村民登上了乐清村歌合唱大赛的舞台。长虹文化礼堂合唱团娴熟的歌唱技巧,饱满的精气神,为长虹村歌美丽音符插上翱翔的翅膀,《长虹之歌》也获得优秀创作奖。很多村民说,第一次上台唱自己的家乡,既紧张又兴奋,但心里充满自豪。

如今文化礼堂内爱唱歌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伙的凝聚力也更强了,不少村民站上文化礼堂的舞台,就能唱上几句。村歌、流行歌曲、山歌……都唱得像模像样。郑海江说,文化礼堂内村民学习音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接下来将在文化礼堂的市民讲堂里融入音乐课程,主要针对老人,让村民继续唱出幸福生活。 (董露露)

顾永义 多面手“民星”变身礼堂“大管家”

顾永义(中)参加文化礼堂包饺子活动。

快过年了,顾永义似乎比平时还忙。

“村里好多村民平时都不在家,出去经商求学,只有在过年这段时间才回到村里与家人相聚,文化礼堂得筹备个活动,让大家伙在一起热闹热闹。”这几天,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心里不停盘绕,稍微有点思路后,他打算召集村干部一起商量商量。

过年时,他打算在文化礼堂举办一场村民演唱会,让平时不常聚在一起的村民找到邻里合家欢的感觉。

“找市里老年艺术团赞助两个节目,村里出两个节目,其他可由村民自由组合演出,以乐为主。”顾永义一边在本子上匆匆写下自己的想法,一边往文化礼堂赶。

2月6日,在文化礼堂举办村民包饺子活动,顾永义提前一天去检查,当天与村民包饺子包得热火朝天。

顾永义是磐石镇磐南文化礼堂驻堂总干事,每一次文化礼堂的活动,总能在现场看到他忙进忙出的身影。

在打造文化礼堂之初,顾永义作为村老协会长、村民信任的老“民星”,责无旁贷地负责起了改建礼堂的诸多事宜,从硬件改造到资料收集,事无巨细全都参与,比自家大事更上心。

文化礼堂建成后,老顾更是把它当作自己的家,精心营造文化氛围。在他的统筹安排、认真策划下,磐南文化礼堂每月组织一场主题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演出。他还在磐南文化礼堂策划举办了乐清首届村歌演唱会,节目涵盖合唱、小组唱、独唱、乐器演奏等,创新了村歌演唱会的表演形式。

他不仅是带领者,更是参与者,他是村里的“民星”,多才多艺,会多种乐器,通音律、善舞蹈,在磐南文化礼堂的各大演出现场均能发现他的身影,村歌合唱团、健身操队、器乐演奏队……

在他的带领下,磐南村文化辐射不断加强,开展多次文化走亲,与邻镇、邻村等地多次联谊,磐南文化礼堂的影响力辐射整个磐石区域。礼堂运行两年至今,磐南文化礼堂月月有主题、天天有人气。村民都说,磐石文化礼堂这么热闹,离不开顾永义的辛劳付出,他不在礼堂,就是在去礼堂的路上。 (郑露露)

余恭宣 扮女角只为鼓励众人上台

余恭宣(左)扮老母亲上台表演。

他会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为宣传移风易俗,他除了在文化礼堂内演出外,还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各村巡演。他叫余恭宣,今年63岁,芙蓉镇雁湖社区西塍村人,是西塍文化礼堂总干事。

2012年西塍文化礼堂建立后,擅长摄影、绘画、写作的他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经常筹划形式多样的节目,把文化礼堂打造成群众的文化娱乐新舞台,每年举办15次以上的活动。他还利用文化礼堂,把剿灭劣V类水、殡改新政融入舞蹈、小品、歌曲中,树立群众的环保和厚养薄葬意识。

在西塍文化礼堂,不时传出村民阵阵笑声,简单的舞台背景前,余恭宣和搭档谢招凤常常演出自编自导的小品《死要面子》。在小品中,年老体衰的老母亲饿着肚子到四个儿子家吃饭却都被拒之门外,最终倒在了去往乡下女儿家的路上。因大操大办白喜事亏空,兄弟反目。余恭宣扮演老母亲,戴着假发,弓着背,而谢招凤一人饰演四个媳妇的角色,两人搭配默契。在嬉笑怒骂的小品背后,引人深思。

2017年,余恭宣和搭档谢招凤又一起创作了快板《移风易俗新风尚》,除了在自己村的文化礼堂上演,余恭宣还骑着电动三轮车,车上载着音箱、话筒、假发、服装等道具,在周边文化礼堂宣传殡改新政。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会表演的村民就会赶来文化礼堂,10分钟就能出一台戏。而早在文化礼堂成立之初,村民大多羞于上台,于是他带头上台演出,有时候反串女角,常常逗得村民笑得合不拢嘴。不少人不解,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照样演。

一次次的精彩演出,让村民在笑声中发现,文化礼堂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后来很多人觉得上台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放不开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渐渐成为礼堂舞台的主角。对此,余恭宣颇有感触:要把文化礼堂用起来,不然就是一座“空堂”,农村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空谈。 (董露露)

刘金标 建礼堂比建自家房还用心

刘金标(中)在文化礼堂组织有奖问答活动。

至今,刘金标仍十分清楚地记得,2016年11月8日,湖雾镇三界桥文化礼堂建成后落成典礼的情形: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文化礼堂,读书声、欢笑声、歌唱声,足足热闹了一整天。

刘金标今年37岁,是湖雾镇三界桥村的村干部,同时也是湖雾镇专职消防队的一名消防员。三界桥村地处乐清、温岭、黄岩三地交界,几百年来,村民以打石为生,诞生了丰富的石艺文化。2016年,为了丰富村民活动,湖雾镇政府决定在三界桥村建设文化礼堂,放弃宁波生意回村担任村干部的刘金标担起了建设重任。

究竟要建一个什么样子的文化礼堂?为此,刘金标等人赶往相邻的文化礼堂进行参观考察,还多次跟村里老人、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艺人讨教。最终,他们决定围绕村庄的由来、红色历史文化、羊角洞旅游文化、石艺文化,建设有三界桥村文化底蕴特色的文化礼堂。

设计方案做好后,也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评审。可建设文化礼堂的资金短缺,又成了一大问题。这时,刘金标再次挺身而出,发动村里群众为礼堂建造捐钱捐物。

在建设文化礼堂期间,刘金标等人没日没夜地工作,甚至连午饭都在工地解决。“为了赶工期,好几次都忙到天亮。”刘金标说。

刘金标的努力,其实并不被朋友所理解,他们都说,刘金标建文化礼堂比建自己房子还用心。但刘金标不这么认为,他说,村民以后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将村庄文化传承下去,他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这边文化礼堂在建,那边刘金标等人开始考虑丰富礼堂文化的配套内容。他开始着手组建党员志愿队、妇女广场舞队、象棋队、民间乐队等多支队伍,还发动村民捐赠石艺器具和物品如石磨、石雕花板等,建造特色的石艺展厅。

如今,在刘金标的努力下,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了,这里有文化大舞台、道德讲堂、文化特色展厅,正月十五有猜灯谜,中秋节有赏月晚会,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都能在文化礼堂里得到满足。前不久,三界桥文化礼堂还被评选为浙江省“100个优秀文化新地标”之一。

“我还记着《三界桥小调》,是大伙儿一同创作的三界桥村歌,记录了我们村民热切的盼望。” 刘金标一边介绍,一边用电脑播放歌曲。歌曲里唱着:“桥界三县迎游客,山分两州水潺潺,勤劳俭朴民风淳,村歌一曲唱山间……” (程遥)

吴士岳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展个性

吴士岳在文化礼堂现场解说。

走进雁荡镇上灵岩文化礼堂,犹如进入了一个记忆的万花筒:奇峰怪石、流纹岩地壳,以及画家黄宾虹等足迹踏过上灵岩村的名人名家,数十种上灵岩特有的野生中草药标本等,或图文并茂,或以实物形式展现在文化礼堂,让人流连忘返。

文化礼堂总干事吴士岳如数家珍,向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一一作了介绍。吴士岳从2005年起就一直担任上灵岩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是第五届。上灵岩村村集体经济并不富裕,村民一直没有活动场地。吴士岳与村两委干部合计,决定筹建文化礼堂。当时,很多村民不乐意,认为还不如把钱分到各家各户来得实惠。吴士岳带领村干部走访村民、与部分老人交谈、给村民展示设计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吴士岳把文化礼堂的好处一一说给村民听,通过一系列工作,村民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不配合到欢迎。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彰显礼堂个性特色,吴士岳带领村干部积极动员村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带头深入到各处实地了解情况,然后经村里文化人和专家仔细筛选整理,将村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全面地呈现在文化礼堂。

飞泉寺是雁荡山的古刹之一, “元末迁于戴辰峰之北绝顶上……历经时间淘洗,兴废不常”。为了实地察看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2005年6月,吴士岳带着擅长摄影的女儿,还有同村两名70多岁的老人,一起上山考察飞泉寺。当时天气炎热,山路弯弯曲曲,杂草丛生,吴士岳让女儿沿途拍照作为资料,自己一边照顾两名老人,一边听老人介绍相关情况。步行1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到达山顶,此时已是大汗淋漓。而这些拍下来的照片,大部分作为资料存在电脑里,其中有一张山顶老屋的照片最后就在文化礼堂展出。村民说,文化礼堂中所有的照片,都是吴士岳女儿拍的,无偿冲洗出来的。

“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文化气息浓郁了,人气也足了。一场活动就吸引好几百人来欣赏。”一村民高兴地说,上灵岩文化礼堂不仅让当地群众有了共同的文化根源的认同感,还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他们可以在里面打太极拳、跳广场舞,还可以看戏曲、下棋等,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陈霄)

柯仁育 将侨乡打造成特色景点村

柯仁育(中)向来宾介绍村庄历史。

“谁曾想,百家姓氏,和谐相处依然非同寻常;谁曾想,四海闯荡,琯头精神依然代代传扬。”一首朗朗上口的村歌回荡在北白象镇琯头村文化礼堂内,而编写这首歌歌词的正是琯头村文化礼堂总干事柯仁育。

随着全市文化礼堂建设热潮掀起,柯仁育作为琯头村刚上任的村委会主任,当他看着别村一座座风格独具的文化礼堂先后建成,他坐不住了,便向村两委和村民们提议,将琯头村这个侨乡村打造成“乡村一日游”特色景点村,带动全村经济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中国梦,我心中也有一个梦想,就是打造特色景点增加村民收入。”聊起文化礼堂,柯仁育总有说不完的话,就像一位父亲描述自己的孩子,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和爱意。

起初一听到要修建文化礼堂,许多村民和侨胞第一反应是反对的。大家认为,村集体经济本来就薄弱,修建文化礼堂和特色历史景点要贴上一大笔修建费,不划算。可柯仁育觉得,现在村民不缺物质,缺少的是精神文化。

为了解除大家的顾虑,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听取村民和侨胞意见,并发动在国外的朋友带头出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看到他这么拼,村民们很受感动,大家你出一点,我出一点,很快就汇集了一百多万元。

礼堂建成了,却又遇到了新问题。怎样才能打造有琯头村特色的文化礼堂,让村民们喜欢文化礼堂,让文化礼堂成为全村人的精神家园?

柯仁育开始动脑筋想办法。琯头村全村2600多人中,有78个不同姓氏,侨乡文化底蕴深厚,于是,他和村里的文人墨客一起把侨乡地图、沙盘、琯头诗文等带有琯头记忆的物件搬到了文化礼堂内。许多侨胞回乡过年时,看到文化礼堂内呈现的这些物件后,感慨万千:“想不到我们小时候的记忆,还能这么完整的被展现出来。”

同时,柯仁育定期安排演艺、义诊、讲座等各类活动,邀请老师、村里能人、艺人开展培训,还以新青年下乡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类活动。

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文化同样可以改变一个村。在去年8月30日举行的北白象镇党建示范带建设村级组织“擂台赛”上,琯头村凭借文化礼堂中党建元素获得加分,一举拿下了“党建优秀村”的荣誉。 (陈青)

陈妙森 为再现村史村志尽心尽力

陈妙森在整理资料。

70岁的陈妙森是一名退休教师。2016年,大荆镇上陈管村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陈妙森担任文化礼堂总干事。为规范文化礼堂的布局和设计,陈妙森和村两委干部前往雁荡松垟、清江清北等十多个已建成优秀文化礼堂的村庄参观,取长避短,构思出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建设方案。

陈妙森设计的村文化礼堂分“五室”和“六廊”,其中民风民俗室、红色历史室涉及到的内容既多又广,比如村庄历史沿革、红色革命史、先进人物事迹以及村里能人志士等一系列内容,既要确保真实性,又要体现先进性,容不得半点疏忽。两年里,陈妙森翻阅了本村族谱,走访了本村及邻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历任村干部及各年代本村的能人志士及其后代,经过多方面了解、反复核实,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红色历史室设置得很好,对历任村一把手对本村的贡献做了一个回顾总结,既是对过去村一把手工作成绩的肯定和感恩,也是对现任村干部的一种鞭策。”上陈管村一名村民说,村干部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后也要载入“村史”,便会努力做好。

文化礼堂落成后,村里老老少少来参观,都说“五室”“六廊”像一本生动形象的“村志”,大家到村文化礼堂走一遭,便对村庄的前生今世了如指掌。得知“民风民俗室”还缺些有特色的东西,许多村民将自家的“古董”,如旧时做酒的工具、年轻人没看过的上个世纪用的老物件等都搬来了。

2017年,上陈管村文化礼堂多次开展活动,比如“大拆大整”巡回报告会、“最美乐清人”宣讲、“五水共治”宣传、禁毒图片展、小画家培训与互动、电影免费放映等,每次活动有两三百人参加。而在这些活动中,总会有陈妙森忙碌的身影,他不是在布置场地、安排桌凳,就是在活动中给来宾烧水倒茶,活动后打扫整理场地等,干得无怨无悔。

两年来,陈妙森所花的车费、话费、打印资料费等都自掏腰包。该村党支部书记管敏才当时想给陈妙森一些经济补偿,却被陈妙森拒绝了,他说有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与肯定就够了,这些钱还得花在刀刃上,一分一厘都要用到村文化礼堂建设上。 (叶萌)

品牌系统门窗

高档隔音门窗

断桥铝门窗品牌

断桥铝合金门窗

上一篇: 耒阳古老的风味小吃,苍粑粒
下一篇: 耗时5年,香港故宫终于来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