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县《志》合载本府〈衡阳县附郭〉
石窟山 在县东三十里。《湘水记》:昔有人掘山作穴,高十丈,长里许,溪水经其下。
清泉山 在县东四十里。其下有泉,溉田数十顷。
界浦山 去县东一百里,在耒阳县界,上接浦口。
雨母山 在县西二十里,亦名云阜。其上有石坛。《湘水记》:舜南游经此,上有帝喾祠,每祭常有云气。顺治九年,
敕内院侍读白引谦,诣道州,谒舜陵,以道路梗塞,望
祭于此。
伊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为晋桓伊读书处,亦名桓山。
大
山 在县西四十里。大云山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跨衡、祁、邵三县界。其地最高而常云申、泰芝飞升处。
花药山 在县西南二里。旧有仙人炼药,五色禽常栖于牡丹树下,故名。
花光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宋花光僧居此,善画梅。
石盘山 在城西南一百九十里。其上有石盘。石鼓山 在郡城北二里。蒸湘合流其下,前有潭,深不可测。《水经》云:临蒸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祥符图经》云:俗传卢龙推鼓入于潭水。唐太守宇文炫,于山之东题曰:东岩。西题曰:西溪。上有诗,已剥落不可读。按郡城地脉从祝融,支分逶迤,而西复折,而南又东。度石门峡为铁关,拔起千仞。转东北为郡城,而尽于蒸湘之会。石鼓雄峙其后,与回雁。诸峰相颉颃,朱子谓一郡佳处也。
蜘蛛山 在城南五十五里。田塍萦带,经络如蛛丝。司空王诏先祖茔兆在焉。有明宪宗御祭文刻石现存。
马鞍山 在太平乡去城三十里。形如马鞍,上有木神祠,俗呼为圣帝。
神农山 在太平乡上,有神农祠宇。
霞山 在太平乡。山有女神祠,居民祈祷者多聚焉。传者谓为唐天后云。
西山 在长平乡,去城七十里。崇祯间释邃谷建兰若于此,号西山。
九岭峰 在城东。有云覆其上即雨,乡人祷雨每以此为验。
巨庇峰 在城东七十里。高可数百寻石磴盘互,林木周遮。峰顶有池名曰天池,冬夏不涸。相传每夜有天灯烛之。明万历初,兵巡边维垣同分守道郭草堂游其地。作诗纪事刻之石,今犹存。
回雁峰 在城南里许。相传:雁不度衡阳。然衡阳之南亦有雁,但过此则渐稀耳。或曰:峰势如雁翼之回。徐灵期云:南岳周回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峰头北望,则湘岳诸胜尽在眉睫间。而烟雨空濛,尤为奇绝。
华灵峰 在回雁峰右。《旧志》:汉华佗筑台其上,修道辟谷,百岁如童,人以为仙灵云。
碧云峰 在城西南。望云阳山如泼墨故名。
岣嵝峰 在城北五十二里。宋《祥符图经》云:按《湘水记》衡山南有峰,曰岣嵝。东西七十里,南北三十里,高一千五百丈。禹登之,获金简玉牒治水之书。上有禹碑,形模蝌蚪。
白石峰 在县北五十五里。
仙上峰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
杨梅峰 在县南六十五里。
佩石峰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
城基峰 在县南五十里。怪石层叠如城之基。三座峰 在长乐乡。
百丈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
愁思冈 在县东四十五里。《湘水记》云:其冈高峻,行旅登其上,辄易感怀故名。
黄龙冈 在县西北三十里。相传昔有黄龙见此。
分水冈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与湘乡为界。马岭冈 在县东南五十九里。高二百丈,周回五里其形类马。
曾青冈 在县西北界。产曾青,可合仙药。破冈 《湘中记》:宋大明中,望气者,云湘中有天子气。遣谒者巡视,斩冈石以压之。后湘东王遂为天子,即明帝也。
天圣岩 在县西南四十里。岩下有小龟,凡祷雨,龟出雨辄至。白云真人申泰芝修真于此。丹灶在焉,其下有仙迹。虎崖 在县东八十里。怪石怒立,高可十丈。玲珑森挺,有若屏障。黄荆生其间,大径合抱,右有石壁峭列。中通一缝才容人度。苍藤乱竹,蒙茸荫覆,灵幻之迹亦称天辟。惜境处穷荒,游人罕到。未经题咏,名胜莫传。有缁流数辈构庵居之。朱陵后洞 在石鼓山。相传有仙从此入南岳,朝往暮归今塞。
妙喜洞 雷洞 俱在岣嵝峰。
湘水 在城东。源出广西兴安县。之阳朔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过零陵,五里与营水合达于衡阳。蒸水入焉,会流于石鼓之下。罗君章《湘水记》:湘水之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其中也。今通谓之潇湘。云然君章所记:十五水无潇,独柳宗元湘口馆诗叙,云潇湘二水所会。《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间,或潇湘之渊。而郭璞引《淮南子》云:弋钓潇湘,今所在未详也。郦道元《注水经》云:潇湘者,水清深也。湘水清照五六丈,下见江底。了了石子,如摴蒱。白沙如霜雪,赤岸如朝霞,湖岭之间湘水贯之,凡水皆会焉与湘水合。则曰:潇湘与蒸水合。则曰:蒸湘与沅水合。则曰:沅湘。
梅浦水 在城东三十里。源出龙冈南,流十里,会耒水。又西北流二十里,至耒口,会湘,今泉溪渡是。
斜陂水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源出石窟山北,流入于湘。
蒸水 在城西。《水经》云:出重安县西邵陵界耶。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又东合略塘,又东北径重安县,南故零陵之钟武县。武水入焉,至湘东临蒸北,注于湘,谓之蒸口。《郡国志》云:西俯蒸水,水气如蒸,故名曰:临蒸。
清阳水 出县西,云阜山入于蒸。
演陂水 出金兰乡,入于蒸。
白塘河水 出清化乡,入于蒸。
柿花水 去县一百六十里。出云阜山,入于蒸。梁江水 出邵阳界。北流三百里,入于蒸。潭邪水 在县西南。出云阜山,东流十里,入于蒸。
耒水 在县北。出郴州桂阳之耒山,西北流过耒阳之东南,又北流入于湘,谓之耒口。
上潢水 在县北三十里。出岣嵝峰,屈曲流六十里,入于湘。又有下潢水、白露江皆入于湘。七里滩 在城北三十里,上有七里驿。
杨埠滩 在城东三十里耒水中。
江河滩 在城北十里。
茅叶滩 在城南二十里。
酃湖 在县东二十里。今作零湖。《荆州记》:湖周回可一里,取湖水酿酒,极甘美。《湘中记》:湖水深八尺,湛然碧色。昔晋武帝,尝荐酃酒于太庙。吴都赋飞琼觞而酌酃醁,即此与耒水通,可溉田数十百顷。
东湖 在县西六十里,与蒸水通。
西湖 在衡阳县儒学前周回十顷。两土阜对峙湖中。夏时,芙渠满湖,红绿相映,为八景之一。宾兴之岁,开重台叠蕊者,必兆魁选。
马口潭 耒马水流至小江口,入耒水,有潭深不可测。
石鼓潭 在城北石鼓山下。
晏公潭 在城北回雁塔前。
龙祖潭 在城南百里。每春水涨溢巨鳞,悉沿湘而上。至潭畔,若往朝焉。已复东下,人多网得之。
灵集潭 在城南新塘站下。每云兴则雨集故名。
三角潭 在县东一百里。潭水黑静,有龙气逼人,旱则祈祷有应。
东洲 在城南湘水中。春涨远视如桃花色。其上有居民,饶鱼鲜蔬。笋中有梵宇,藩府时所建。
白沙洲 在城南十里。
小渔洲 在城南九十里。
涟洲 在城南百里。
烟雨池 在回雁峰下,今已堙塞。
雷池 在岣嵝峰顶。
龙泉 在江东岸龙泉寺下。一在新城,二都龙泉观侧。
金乌井 在县西北十五里。井水常不盈,旧有金乌水满,状元归之谶。
春溪井 在花药山下。
罗家井 在城南三里。味甘洌。暑月,民多汲卖者。
灵照井 在太平寺后。相传庞蕴居此。其井为蕴女灵,照所常汲者。渟泓甘洌井之美者也。今巳堙塞。
苏家井 在城南二里。水泉清洁,汲者辘轳不绝。
义水井 在县东二十里,零泉乡道上。
衡山县
衡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为五岳之一也。地脉发于岷山,由蜀入黔,迢递九疑连络五岭,横亘其南即南方之干也。自骑田岭入楚,蕴结磅礡,盘纡八百里。突起南岳,高耸九千馀丈。巍然伯仲于太华嵩恒间矣。按《寰宇志》:宿当翼轸,上应玑衡。故云:衡山南岳小录。周《职方氏》曰:南岳之镇曰衡,以其分当翼轸光辅紫宸钤二气之根,均五灵之德。上列注生之宿,下符长育之功,称物平施,故谓之衡。又《星经》云:玉衡主荆州,而长沙一星在轸之中主寿长子孙昌,亦曰寿昌,之次衡岳旧属长沙,故又谓衡岳为寿岳也。《山海经》云:衡山一名岣嵝。盛弘之《荆州记》:衡山,南岳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均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故号南岳。赤帝绾其巅,祝融宅其阳威神堂。堂荫映峨,峨是以宅薮神灵,室宇仙罗。《藏经》云:南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南岳志》云:昔黄帝游观六合,后造神灵。见东中西北四岳显有佐命之山,惟衡山峙立无辅。乃与昌宇、力牧、方明等章祠三。天太上使命霍山、灊山为南岳;储君并青城山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令总衡岳以鼎镇,举德真而为主。储君衡岳之副君也。《尔雅》云:以霍山为岳,其实非正也。《广雅》又云:天柱谓之霍山。《三礼义宗》云:南岳谓之霍。霍者护也,言阳气用事盛夏之日,护养万物也。又《龙鱼河图》曰:衡山君神,姓丹,名灵峙。或曰:神姓崇讳,岳封号司天,昭圣帝。山周环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
马头山 去县一百里。
灵山 在草市,去县东一百二十里。茶攸安酃之水环流其下。
四峰山 在县东八十里。中有绝涧,下视阴黑不辨树色,涧泉奔飞。古木中绝顶,有庵,时有白云封之。昏钟午磬其声杳杳,自白云出也。凤凰山 去县绝远。其山连衡、湘、攸、醴四县,之界周围二百馀里。
祝融峰 在县西北三十里。高九千七百八十丈,为诸峰之最高。位直离宫以配火德,乃祝融君游息之所。道书二十四福地也。峰在诸峰之北,群峰攒簇,即芙蓉天柱亦在履舄间。湘水环带,山下五折乃北去,依稀见洞庭焉。上有祝融君庙,峰畔有青玉坛,即俗谓试心桥也。路皆石,仄足以入。前崖挺出,下临万仞之壑。魏夫人在此仙。去峰巅有风穴,雨将作阴风自穴而发。其东为望日台,漏下五鼓。登台而望,万景俱寂。计人间尚夜,而此处已见朝霞横亘天际。俯视海门,若可超而越也。须臾,旭日出自海底,若金之在镕。上下荡漾,祥云五色。良久,山下始晓。其西有望月台。人间夜色巳沉,而此处清光自若。盖良久而后没也。昔铁脚道人采药衡山,夜半登祝融峰,观日出,仰天大叫曰:云海荡吾心胸。紫盖峰 高四千五百丈,乃朱陵洞天之源。其形嵯峨,有似麾盖诸峰。并朝拱祝融,此独南面若不回顾览胜者。情若恨之上有飞泉如匹练,分映青林直注山下。
天柱峰 即双柱峰。在岳庙西北。两山端耸百丈,其形如柱,亦名柱括。下有魏夫人石坛。《九域志》云:名山三百六十中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石廪峰 与紫盖峰相接。其上方阔十丈。《方舆记》云: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关。《湘中记》云:闭则岁丰,开则岁歉。昔胡浮先生常乘白豹游之。芙蓉峰 在岳庙后。上有飞泉瀑布,下灌田亩。
昔赤精子授经处,有讲经坛。石方圆丈馀,刻有天下太平四字。《荆州记》:衡山三峰极秀,一紫盖,一石菌,一芙蓉,最为竦杰,非晴不见。
赤帝峰 在岳庙后。古名炼玉峰。上有惠车子尸解处,按赤帝一云祝融,一云炎帝。宋太祖求帝王之应祀者,独神农氏陵不可得梦。神人戴一笠,持两火,诉无血食。觉而问群臣曰:兹非炎帝乎。火位南方,宜南方求之。遣使访于长沙之境,遇老人引而示之,曰:此炎帝冢也。忽不见报,遣祀之。
朱明峰 在岳庙后。昔有邝仙修真于此。一日偶游,罗浮骑牛入朱明洞不复出。云此南岳前洞。
柹蒂峰 即狮子峰。在岳庙后。下有灵源。但闻石间泠然,未尝见水。
烟霞峰 在岳庙右。烟霞远望,浮动可爱。掷钵峰 在岳庙后。世传思大和尚掷钵于此。赴陈主之召故名。
弥陀峰 在山左。东北有岩,虚险而暗古木。怪藤荫蔽其间,下有弥陀寺,柳子厚为之记。香炉峰 在紫盖乡,形如香炉。
架鹤峰 即紫霄峰。上有架鹤亭,晋尹真人飞升于此。
轸宿峰 居祝融峰南。上当轸宿汉天师第七代孙获天书之所。
瑞应峰 在岳庙西北。昔有大木枝柯痈肿窿然而起,如龟龙状。
紫云峰 在南台寺下。
集贤峰 唐贤张九龄、李泌旧游地。
华盖峰 即灵芝峰。在岳庙后。乃华盖君双子修真处。
天堂峰 在岳庙右。中有石室,殷景童礼斗处。安上峰 在南台之西。上有舜庙、舜洞、舜溪。传者谓,舜南巡寓此故名。峰下多古刻,不可辨其可识者曰:笔墟,曰琴台,曰蟾石。有题诗蟾石者,不识姓名。又峭壁上题曰舜樟,字大如斗,莫知所谓。岂峰为舜经行处,当时尚有古木存者,如秦松汉柏云尔耶。
永和峰 在岳庙右。四时融和如春暖故名。观音峰 在山右。下有罗汉台,金竹坪俱著异迹。
云居峰 在岳庙西南。下有金牛迹。退道坡云居寺,有唐《梵经》《太宗御书》五十卷。
红花峰 即石榴峰,在岳庙西南。
云龙峰 在岳庙右。汉青城道士王谷神,皮元曜修真处。后唐董奉先继之,今诵经石并石像犹存。
明月峰 在岳庙右。四时如月明状。
双石峰 在岳庙西南。双峰、能仁二寺在其下。岣嵝峰 见《衡阳山川志》。
潜圣峰 在岳庙西。昔高僧希遁游南岳。寻方广寺,访惠海尊者,了无踪迹。一日忽见精庐号方广遇尊者,与语止宿之。送出返顾,人宅俱无。妙高峰 在崇岳乡。中有平垣一区。相传为梁海尊者诵经处。时有五白衣长者听经,乃龙王也。愿献寺基一夕拥沙为平地,故建方广寺。天台峰 在方广寺西。乃智者顗禅师拜楞严经处。今有拜经台遗址,并妙高峰、无缝塔、神辙亭、分粮斛龙、头井会仙桥、莲花池、酥酪泉、落叶松,共为十景。
莲花峰 在崇岳乡下。有方广寺,八山四水周匝环绕,宛如莲花拥出。有宋徽宗天下名山四字。
青岑峰 在岳庙后。其峰高而青锐,有东林、西林二寺。
白马峰 在县治西。《山海经》云:昔大禹巡狩至此,杀白马祭天。今名杀马冲。
永参峰 在红花峰后。相传为殷姓者朝斗参真之处。
仙顶峰 在永参峰右。
会善峰 在岳西南。古云:毛女峰一云即女善。峰下有会善寺,乃十八高僧相会处。
白石峰 在崇岳乡。相传有龙栖其后,洞水流而不竭。昔曹唐送冯处,士有诗。
回雁峰 见《衡阳山川志》。
朝日峰 在岳庙左。昔有殷姓者负暄于此。故名按古史载:赫胥氏葬处。
惠日峰 在岳庙东。昔有高僧憩此。隋帝诏赴惠日道场,称旨赐号惠日,因以名峰。
瑰霄峰 在岳庙左。齐司空谒祝融回息于此。碧萝峰 即观音岩。在祝融峰。旧有阿育王塔,
今无存。
灵药峰 在岳庙左。昔新野先生与徐君周游三湘,入衡山采药于此。
会仙峰 在岳庙右。昔邓郁之注经于此。一云薛幽栖经此。与白云子谈道,旧有白云先生堂,今废。
降真峰 在岳庙西。《仙箓》云:昔炎帝之女致斋于此,感元君降故名。
文殊峰 在岳庙北。相传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至峻坡西望,见金色瑞相。弥陀僧以为文殊现故名。
金简峰 在山后东。为大禹岩。《吴越春秋》云:禹伤父功不成,乃于衡山血马祭之。仰天而啸,夕梦一人自称元夷苍水使者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焉。禹乃斋,遂获金简玉字之书。知治水之要,其功乃成。
云密峰 在山西北。禹治水登此峰,立碑纪其山之高下丈尺,皆蝌蚪文字。又有桃花源及仙人石室。
栖真峰 在山后。其下产云母石。昔武阳洞人遇异人,披发草衣身毫长寸馀,见之而走。异人曰:吾地仙,非山鬼。素服苍耳二百馀岁矣。知汝至孝,吾教汝服之。乃指示此草,忽失所在。其人寿果百岁。
仙岩峰 在山后。下有石岩为刘根炼神朝斗之所。南有大洞,道家谓为朱陵洞天之东门。翠鹫峰 在岳庙北。为唐末王生修炼处,形如鹫鸟。
石囷峰 在岳庙北。有二圆石,石室在焉。崱屴峰 在山后。世传惠车子修行处。明嘉靖中,赵大洲建藏经阁,僧瑞光念佛其中四十馀年。人皆呼之为豆儿佛。
祥光峰 在岳庙西北,即鹤鸣峰。有灵田,常有光如飞烛状。
雷祖峰 在山后当祝融之麓。祝融有雷池,能兴云布雨,故以雷祖名。
碧云峰 在山后。上有紫金台,云气如黛。白云峰 在紫盖乡。下有龙潭,神龙出入,灵应有验。茹荤者不敢近,为朱陵洞天之东便门。九女峰 在紫盖乡。下有九女庙,今废。
灵禽峰 在岳庙西北。唐薛幽栖于此。祈真感灵鸟群飞,羽毛鲜异,红碧相间,声如笙簧,栖于峰上。
云隐峰 在紫盖乡。
耆阇峰 在岳庙北。形似天竺耆阇。
喜阳峰 在岳庙北,祝融峰左。喜先见日故名。灵应峰 在山左。邓郁之子元达曾修真于此。凤凰峰 在永平乡。旧传祝融君登南岳谒元君,感碧鸡凤凰来集。记云:上有峻坡生梧桐,朱鸟荐瑞故来仪焉。马融赋云:惟梧桐之所生兮,在衡山之峻坡是也。其峰面西北可望湘乡。天马山明季总兵黄朝,宣驻兵于此。
采霞峰 即应相峰。在武阳乡。齐褚白玉字元璩隐南山十馀年,采霞而食,因名。
晓霞峰 在县东。每旭日衔山丹霞掩映。巾紫峰 在县治后。上有紫金台。昔大禹南巡至此,望九疑而祭舜。其山无林木,多杜鹃花,状若紫巾。
吐雾峰 与巾紫峰相连。云气升腾,虽晴亦雨,雾开则晴。邑人观之以定晴雨。
碧岫峰 在湘潭县界。
屏嶂峰 即峡峙峰。在湘潭县界。
日华峰 在岳庙东。一云日盖,左瞰圣寿华严,右盼南台天柱。
云麓峰 在长沙之西。《图经》云:是南岳之足,有岳麓书院。
西岭 在天柱峰侧。《张南轩记》:出西岭,过天柱。南岭 在山前,今名横岭。
开云岭 在县北。韩文公愈过此,阴雨,默祷云开。
弛马岭 当湘乡路。山多苦竹,林深泥滑,马艰于进故名。
排子岭 在明月峰后。
罗汉岭 在黄花坪。黄华老人道场于此。大禹岩 在云密峰下。禹治水致斋于此。圣灯岩 在金简峰。旧传此山有珊瑚芝,阴晦之夜有灵光,上下如人秉烛之状,又称为天灯。张敬夫有诗。
黄帝岩 在金简峰下。
懒残岩 详《方外志》。
伏虎岩 在云隐峰,一云在灵应峰下。
把针岩 在祝融峰。
观音岩 在碧萝峰下。昔罗念庵先生居此,故岩畔有念庵松。
祖师岩 在祝融峰下。
仙岩 在仙岩峰。
田真药岩 在喜阳峰。唐元和中田良逸修行于此。
刘根药岩 在九仙宫。西北颇深邃,亦殊异之境,昔仙人刘根居此。
听月岩 在讲经台下。
白云岩 在九真观西。开元中,司马承祯本号白云先生修行于此。
九子岩 在九女峰。
上清岩 在岳庙后。
烂柯岩 在烟霞峰下。
隐身岩 在掷砵峰。
夕阳岩 在石榴峰下。
夜光岩 在祝融峰。
狮子岩 在天柱峰。
拾穗岩 在双石峰。华林禅师拾馀穗,有二虎为侍者负之入岩。
白石岩 在白石峰。
净瓶岩 在烟霞峰。原知休居此。
白鹤岩 在白鹤寺后。
靖居岩 在县西二十里。有飞泉,古木,罗汉果树。
朱陵洞 在紫盖乡。石刻朱陵太虚四字,为道家第三洞天。山上有泉,至洞门如垂帘,状九仙。云此洞与罗浮通。
舜洞 在安上峰。舜常至此。洞前石壁有灵岩二字。
灵境洞 在黄庭观。右洞深远可通舜洞。今已塞。
元明洞 在观音岩。今架屋其上,洞为堙闭。九真洞 在碧岫峰下。
白云洞 在白云峰下。
妙喜洞 在岣嵝峰。
玉清洞 在岳庙后。
雷洞 在岣嵝峰。
毗佛洞 在芙蓉峰后。往往有佛光显现于望日亭,见之甚明。山形似洞,故以洞名。周遭五十馀里,相传即古禹王城也。
黄药洞 在岳山西北。
静谷 在巾紫峰右。为明忠诚伯茹瑺游息处。隐真坪 在云密峰。坦然而平方阔五里许。相传为神仙遨游之地。时人寻之,罕有到者。黄华坪 即黄华观黄华老人隐居处。有诗刻石,甚珍之,临武邝祖诗。刘亨甲重建道一堂。九龙坪 白斋建大禅林集衲子炼磨此中。定心石 一在祝融峰,一在掷钵峰。即讲经台是。
试心石 在会仙桥。
金牛石 上有金牛迹。
冲退石 在朱陵洞。垂帘水中,石方平,可坐,可眠,上刻冲退醉石四字。
寿字石 字方广丈馀。宋三山黄桂书在东岳,书一福字,与此并存。
盘陀石 一在南台,石头和尚常坐。一在山后,谷泉和尚常坐。
棋盘石 在九仙观。相传为赵涧石所置。船石 在掷钵峰。状如船,诸石相倚,人经其下,造讲经台,呼为飞来船。顺治间,忽为震雷击碎,并详其灾异。
飞仙石 在黄庭观。魏元君飞升之所。
洗衲石 在方广寺。相传为梁海惠尊者洗衲石。
湘水 在县城东。
兴乐江 在县三都受衡阳。诸小溪之水会于湘朱晦庵。张栻游南岳渡兴乐,从后山入,即此是也。
舜溪 在安上峰,又名舜井。
禹溪 在云密峰。
夕阳溪 在石榴峰。
玉版溪 在宝善山房。
止观溪 在止观桥。
石门溪 在石门桥。
西溪 出巾紫峰,东入于湘。
甘溪 出武阳乡入于洣。苦溪 出武阳乡入于洣。灵涧 出天柱峰,悬注而下,流三十馀里,入兴乐江。山田受溉俱为沃壤,以其通于仙源,中多
出灵药故名。
寿涧 出紫盖峰经岳庙灵寿桥合流。溉田可五百顷。宋徽宗御书寿岳二字。
社老涧 僧鹑居此。藏六结社,其中有诗行世。昔人书社老涧三大字,妙绝有诗二章书于字旁。
络丝潭 在岳庙后。受寿涧水,汇而为潭。白沙潭 在岳山对岫上。常有云气,又有黄沙、黑沙二潭。相传梁海尊者送五龙王各居其所,故其沙各以色称至今。每祈辄应一云俱在莲花峰。
包老潭 在能仁寺。包老每夕送灯于龙潭,一夕龙迎去不复返。
投龙潭 在招山观。相传张真人上升处。每修斋毕,辄投金龙于此。
观湘洲 在城东湘水中。
层田浦 在县治南。
夏浦 在县治南。
雷家浦 在县南三十里。
彭陂 出凤凰峰。
石湾 出凤凰峰。
深矶 出高奇峰。东流入于湘。
断石源 在隐真坪。水源有石,高数丈,阔数丈。而中断上有镌字,云此有丹砂,水如乳,甚甘香。有人得掬饮之,寿可千岁。寻游者到此间,惟闻石下有流水声。在左边听即落右,在右边听即左罕有得者。
乌石港 在县西南十里。出岳山东,入于湘。龙隐港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出岳山下,东入于湘。
荆陂港 在县东北三十里。出云密峰下,入于湘。
清凉港 在县东北。源发吐雾峰,水九曲绝丽。居民利取鱼而直通之,遂不复潆洄焉。知县彭簪循故道而疏之入于湘。
荆陂港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水发云密峰,出沙泉。
白茅洲港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其水发山田至佛子岭。一自唐山源入安仁河。
铜坑桥港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其水发高石坪至蔡家口入草市河。
木陂港 水发高山。
张鸦港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
下大埠港 水自窑底出龙塘寺,一自栎林出龙塘寺。
大源渡港 去县东北二十五里。在衡州河,其水发藕塘,一自蔡家坳会于大源。
虎爬泉 在祝融峰顶。
贯道泉 在湘南寺后。
洗心泉 近水帘洞。
太阳泉 在上封寺右。
甘泉 在岳庙东。
卓锡泉 在掷钵峰。
垂冻泉 在流杯池外有一环,九曲偃月。三泉俱在流杯池。
白龟泉 在寿宁宫。旧址右有石刻寿仙亭三大字。
白鹤泉 在白龟泉旁。
娑罗泉 在方广寺后。上有一娑罗树覆之。懒残泉 在懒残岩。
雷池 在祝融峰。
流杯池 去巾紫峰半里许。石上九曲可流觞。老龙池 在崱屴峰右。每春月各色虾蟆相聚,至六七日而去。
墨池 在安上峰。其水黑色如墨。
耒阳县
虎踞山 在县东四里。冈峦秀丽,望如虎形。侯憩山 在县东七十里。其山有七十峰,一名侯计山。相传诸葛武侯筹兵事于此。
青麓山 在县东北。山形环抱,为水口捍门。侯昙山 在县东八十里。一名侯堂山,跨安仁县界,半属耒阳。
骜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形秀竦,特出不与众峰为群,有桀骜之状故名。
相公山 在县东北。相传诸葛武侯驻兵于此。南亭山 在县南二里。旧传南亭王葬此。鹿岐山 在县南四里。其形如掌中有寺。南塘山 在县南四十里。干有祗公亭,青石塔。天柱山 在县南六十里。献奇环秀甲于一方。五雷山 以上三山皆在县南。
石臼山 在县西二十里。上有石臼及巨人迹。
旧传苏耽常游于此,苏仙祠在焉。
城冈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峰峦耸拔,东西有银鉼、毗帽二峰。若拱若翼,亦奇胜也。
阜山 在县北盘踞二十馀里。县城以为后扆盖一邑之镇也。
罗带山 在观音岩。
明月山 在骜山乡。山形如月因名。
天门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上有石岩,中有流泉,祷雨多应。
观山 在县东。平陵乡金厢市世传多观因名。狮宝山 在县南上堡市。横卧濒江,状如狮子因名。
葡萄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形势高耸。
举山 在县东骜山乡。世传宋世科第称盛因而名焉。
五姥山 在大义乡严塘。
金紫峰 在县西南五十里。苍然独秀,为一方文笔。
香炉峰 在观音岩前。
樟艎岭 汉时罗训隐居于此。
母子岭 在上堡市。锡冶所在,人多负固。五凹岭 在县西。形势逶迤,宛如叠翠。
石岳岭 在县北二十里。土姜所产。
五公岩 在县西南云峰乡。民遇旱多祷。狮子岩 在县西三十里。岩内石髓滴成狮形。宋隐士侯彭老避暑于此。一名侯公岩。
观音岩 在县东北。有石洞深数十丈,高数十仞。香炉峰拱其前,罗带山绕其后,云霞斐亹为一邑之胜。
文冲 在平陵乡。世传旧有科甲因名。
秦石 在县南四十里。旧传秦始皇驱石塞海至此,石动。按《曹纪》云:石非可驱之物,况始皇观海在今山东登州府,与此悬隔。必后人传言之讹也。
宜溪水 方舆览胜云在耒阳。《湘洲记》:旁有穴,天旱以水灌之,辄致暴雨。吴都赋所谓龙穴所蒸灵雨,所储是也。今寻访之,无迹。平陵有名冥,水冲溪源,之水直注而下,春秋不竭。疑宜字传写误为冥字故也。然非祷雨徵验之所。详翰墨全书
耒水 在城东南。源出郴州桂阳县之耒山,北流至县,又西北过兴宁县,合清溪、程乡溪等水,又北过永兴,之西经耒阳县,东南复北流过衡阳界,入于湘。县盖以水得名也。
马水 出马水乡。旧传有人见人乘白马跃入水中,故名。流至小江口入耒。
浔江水 源出安仁界,流至骜山乡大陂市入耒。
大别水 《水经注》:南出耒阳县,北至酃县入湖。肥水 出侯憩山,其水清澈,冬温夏冷。西流入耒水,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今呼为肥江。
肥江 即肥水出侯计山。
骜山江 即浔水,出安仁界。
鸦江 在兴业乡。
小江 即马口滩出马溪水。
东湖 在耒水之东。周环三四里可溉田百亩。西湖 在耒水西二里。其广仅东湖之半,夏有芙蕖掩映,为县奇观。
磨头滩 在县南半里。滩头有石磨因名。石牌湾 在县北十里。湾水逆抱至此,方下流。紫流滩 在城北五里。土色赤,水映之作紫色。雨濑 在县西南耒水中。《荆州记》:岁旱壅塞之,则雨若一乡,独壅雨亦偏应。
靴洲 在耒水中。俗传杜甫在洲饮醉,宿酒家。是夕水暴至,溺水。聂令使人求之不得。但得一靴,葬于洲上。考《旧唐书》:永泰初,杨子琳寇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愬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常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卒于耒。元和中,甫之孙嗣业迁甫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元稹志甫墓,亦谓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后四十年,始克葬而铭。词谓窆我子美于首阳。山前则甫之卒葬地。史传明甚靴洲之说,甚无谓此。盖好事者为之。遂令前贤不获考终之名可慨也。
铜锣洲 即骜山口,耒水直流,此为之障。蔡子池 在县西南二里。汉蔡伦造纸处。汤池 在平阳乡。有二泉,其水春夏温,秋冬沸。
有男女二池。
石卢塘 在肥水北。塘地八顷,其深不测。石井 在侯塘。井常涸,遇旱,祀之则水出,祀毕如故。
八卦井 在鹿岐山。刻八卦。水洌而甘,又云苏耽井。
常宁县
湘山 在县治东,其下有湘山寺。
东山 在县治东二十里。
逍遥山 在县东六十里。
塔山 在县南。东跨大小猛峒,西连觕石洞,南拱泗洲寨,北抱湘江。
凤仙山 在县北三十里。上有石人三丈。盟山 在县北七十里。
太平山 在县西五里西阳堡。
坡山 在县西二十里,与太平对峙。
环秀山 在县北五里。
乌子山 在县北十五里。
大义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释且拙,新辟道场于此。
盘龙山 在县治。东有古刹建,自唐延祐四年,名湘山寺。
白面山 在县北三十里柏坊驿。之下为一邑水口,其山出白石。明桂藩建创攻取日滋,而邑中风水大坏。
液麻山 在县西十五里护塘堡。
白竹山 在县西十五里,其山多竹,出笋如玉。相传有仙炼丹于此。
泉峰 在县南三十里。临黄峒,诸山耸秀,过之蜿蜒。而上五里许有庵,藏修竹千竿。登临北眺,城郭宫室挟朝霞晚虹而来。若隐若见,潇然引人远思。泉出山巅,盛夏饮之,如释迦尊者。清凉水而中下所涌不足为异也。
毗帽峰 在县东六十里。
白瀑峰 在县南六十里。
兴泉峰 在县东南。上有泉祷雨辄应。
东角岭 在县东。
莲花岭 在县东三十里。
平山岭 在县南。
金龙岩 在县南石羊堡。秀丽甲一县,内有古观。
浆田岩 在县南三十里。山石奇秀。宋庆历中,有真慧师居之。尝赐衣紫里社,至今祀之有何邦。淮者以禦獠有功,官承德郎,所立碑篆,旧犹有存者。
天仓岩 在县南。
云岩 在县南十五里天塘山巅岩。南向塔山泉,峰诸冈峦翠秀,远映如画图。旁有古木,嵯岈奇禽异雀鸣舞其上。善适人意流泉飞泻出岩,顶珠玑缤纷沨沨,若理丝弦。邑人殷铭读书其下。
狮子岩 在县西三十里。岩前有庵,知县张芳偕明经,刘禹智邹是礼曾游其处,有诗。
上白水 在县南西,流入于湘。
吴水 源出永州府界,径县入于湘。
樟水 源出本县,合宜水入于湘。
西南二江水 在县南四十里。
宜水 源出塔山,一名宜溪。
石水 会宜水西北,流注于湘。东江 源出天仓岩下,入于湘。
滋陂江 在县东,可容舟楫。
蓝江 在东塘堡。
黄沙江 在县南东塘堡。
伊陂江 在县南石羊堡。
独石江 在县北柘江堡。
西江 出杨泉塔山等峒径县西,入于湘。倒湖 在县东一里。
烟竹湖 在县东三十里。
琉璃湖 在县东四十里。
沙矶湖 在县东四十三里。
龙泉湖 在县东四十五里。
石台湖 去县四十五里。
小湖 去县三十里。
滑石滩 在县南二十里。水石搏激,险不容舟。七里滩 去县三十里。北出河口,浅流飞泻,势若吕梁,滩长七里,以是得名。
鲙鱼滩 在县北六十里近大江口。
菱潭 在学宫左。为八景之一。有诗附别志。曲潭 在县东十里。
桃花洲 在城南。江心为八景之一。原李氏建有书院,久废。前令张芳仍名课,士曰:桃花会业
有序。
浯洲 在县西二十五里有古岸。
应龙池 在城南山巅对峙泉峰,四时不涸。四十八池 在城东十五里曲潭堡。
洋泉 在城西四十里东塘堡。
知时泉 在县城南。秋冬则竭,春夏则涌,故名。樟木塘 在县西南。
龙塘 在县西三十里。
大井塘 在县西。
乐井 在县东三十里,徐姓之宅中。
冽井 在南城内。两街路口其形似火,时多火灾。嘉靖年间,兵宪边命工凿井,而火灾遂息。
凤凰山 在县东南二里。上有岭,其形类凤。为县及儒学之望第山无林木故谶有可惜羽毛疏难钟极品老之语嘉靖初,知县袁达结茅亭其上。
排山 在县东南七里。山形绵亘如排。
熊耳山 在县东南十里。其形类熊,上有双峰并峙。
大松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旧有合抱之松。江夏山 去大松山里许,旧有寨。
九女仙山 在县南四十里。相传九女结屋此山,修道后并羽化,屋址犹存,有女仙庙。
曹婆山 去县五十里。山径崄巇,路极幽僻,旧有寨。
大湖山 在县南六十里。高广可容万家,其下有大湖。
仙山 在县南七十里。山形崄峻,势极绵亘。大坳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
白竹山 在县西二十里。
侯昙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半属耒阳,上有唐南霁,云雷万春祠。
金紫山 在县西八里。日映之色如金紫。侯王山 在县西十里。
军山 在县北十里。岑峦森列,如屯行伍。上湾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上有上湾岭。座金山 在县北十五里。上有天姥祠。
玉峰 在县东二十里。三峰特起,形如笔架,其色类玉。旧有书院,今废。
杨梅峰 在县西北十里。壁立数十仞,绝顶有井,有池,旧有寨。
黄龙岭 在县东二十里。相传有异人乘龙修真于此。
宝塔岭 在县东南十里。上有石堆如塔,岭隈有寺。
大石岭 在县东二十里。石崖巉岩,行人息喘。黄牛岭 在县东南十五里,其形如牛。
风仙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仙斗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
覆船岭 在县南二里,形如船之覆。
长冈岭 在县南四十里。
竹篙岭 在县南七十里。
高岭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夹石岭 在县南五十七里。
大岭 在县西南二十里。
西冈岭 在县西北二十里。
李朝洞 在县南七十里。洞极高广,延袤数十里。
巨人迹石 在大石岭溪畔。石上有足迹二尺许,五趾宛然,膝痕大如盆,见衣布纹。俗传有巨人自溪西跨溪东,跪石上云。
白牛石 在县西南三里许。有白石类牛,在塘中。
小江水 在县南。源出郴州,北流经县界,至衡阳乡。与茶陵洣水合西入于湘。永乐江水 在城南。源出郴州清溪,流经县境,北流至衡山义塘江,合洣水入于湘。白沙江水 在县三十里。
三角湖 在县南十里。
药湖 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神农洗药于此。潭湖 在县北三十里。
浦阳港 在县南七十里,源出兴宁界。
清溪港 在县西南四里。
白沙港 在县北二十五里。
排山港 源出茶陵州大市镇西。流至凤冈桥,入永乐江。
滩头港 在县东南二十里。源出酃县,北流二十里入永乐江。
油陂港 在县南三十五里。源出永兴县,东北流至和山港,入永乐江。
宜阳港 在县西南。源出耒阳县界,东北流至草塘桥,入永乐江。
清溪 在县西南。
月潭 在宝塔岭下,永乐江之上。潭中有洲特起,形如月,虽水涨不没。潭之西又有洲焉。钓鱼矶 在城西。
晒袍洲 在城南。
状元洲 在永乐江右。
相公洲 在永乐江左。
青石滩 在县北十五里。
牛塘 塘中有白石类牛。首尾分明即白牛石。洁爱泉 在县北门外二里许。泉在田间,涌出喷瀑如珍珠,数十道湍浮水面。
金紫泉 在县南九十里金紫仙山崖中。旱祷则泉出,烹茗献神,毕即绝流。傍有石龟,无心移之则转,有意则坚不可动。
德泉井 在县西南。
马井 在县布政司前。
甘井 在县东北慧日寺前。水甘冽,民多取之。
酃县
杨梅山 在县治南。
五雷山 在县南三里。
吾登山 在县西二里。旧名湘山寨。嘉靖乙酉九日,知县易宗周登之,易以今名。
云秋山 在县西四十里。周环八十里,高三千九百丈,云气黯澹,望之常如秋色。
集雷山 在县东八十里,旧传有雷神集其上。青台山 在县北十里。形如笔架,为邑之后扆。万阳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周回三百里。上有古木怪石,盖众山之宗也。
大株山 在桂东县界,产株实。
降背山 在八都。
高郎山 在四都。
惠口山 在十一都。
黄杨山 在三都炎帝陵前十里。两峰并峙,如双幢然。
天马山 在县南。
崖阴山 在县西十五里。
九潭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下有九龙潭。绣贝山 在县南。
回龙山 元末谭德昌保障处。
次团山 元末段清远保障处。
羊桥山 在县南十五里。山有三禾树为风仙、雨仙。岁旱,祈雨其下辄应。树傍二竹,不生笋,亦年深不枯。
白鹤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
泰和山 在县南十五里。泰和仙人得道飞升之所。
金鳌山 在县东三十里。
绛背山 在县南八十里。
团苍山 在县东七十里。山高二十馀里,绝顶石岩突出数丈许。中列梵室为紫衣禅师得道栖真处。山势峻崇,临高远瞩渺无穷际。云气苍莽,团团然莫可指数。故谓之团苍泉。自石罅流注池中,不盈不竭。奇花异卉,名果瑞禽,真神仙窟宅东南洞天者也。下有李公、凹公,与师俱霞阳乡人,同学道升仙。
雷山 在县南八十里。北斗岭盘曲而上,鸟道插天。旧有小禅栖在其上。
瑞口山 离县四十里。从沔渡,攀跻入山。层磴如折,坂后为风溪,属茶陵。集云峰 在县南五里。
鹫峰 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旧有寺。
大风岭 在县东四十里。
桥阳岭 界在茶陵,为一邑之扼塞。
月岭 去县三十里。其上宽平。正德十年,酃被寇邑人罗宓明,率众立寨以保障之。
方石岭 在二都。
茅花岭 在三都。
高峰岭 在七都。
鹅公岭 在八都。
牛岭 在兴宁县界。世传许旌阳逐蛟化牛伏其上。
夹石岭 在县西三十里。上岭近鹏塘,下岭近新田,亦与安仁错壤。崔巍千仞,石若夹版。新开岭 离县四十里。路经湘安,半属安仁,半属茶陵,以内即为酃封。
羊角岭 离县四十里。路通甫阳,起自长洞。源白鹤仙,萦回山转,溪涧渐塞。
犁壁岭 离县三十里。峻耸逼霄,峭拔隆起。似犁嘴状,度越即为大坟,属茶陵地。
天河岩 在县北青台山右。
鸡冠岩 在万阳山右。峰峦层叠如鸡冠。团仓岩 在县西十里。有石孔如仓。
飞凤岩 在七都壁立千仞如凤之飞。
青石冈 离县五十里。周匝蚕丛岩壑碧拥山阴溪流亦险径也。
瓜嵺 附永宁,亦近龙泉之山溪。顺治戊子以来,兵寇出没之区。
鹿原坡 即炎帝陵。
云秋水 在县西四十里。经云秋山下,东北流经县治,东复折西北,合洣水,入于湘。斜濑水 出桂东大桂山。由九潭江至蛟潭、高泷,老鸦磨刀二泷,流于江。
河漠水 源出黄拿潭,由水口至此,会于斜濑。沔渡水 源出万阳山,流入浆源,达于茶陵江。常平乡水 源出黄拿潭,西北流一百二十里至陂江,合洣水,又西流三十里合云秋水。罗浮江 县南五十里。产鱼如面条,味甚美。洣江 源出洣泉,合云秋、沔渡二水,北流一百里,入茶陵。《水经》云:洣泉出茶陵,上乡西北过其县,西又西北过攸县。南又西北过阴山县,南又西北入于湘汉。《地理志》:洣水七百里入湘。黄家滩 在晏公潭下。
晏公潭 在县西五里。相传有龙潜焉。上有晏公庙,石径险隘,仅容一骑。明末知县程良騆甃石为门,题曰岩疆锁钥。
霍公潭 在月岭下。
陂江潭 在双江口。
感应潭 在黄溪,路极险恶。嘉靖四年,知县易宗周始平之,更以今名。
跳鱼泷 在县西三十里。瀑布飞涌,每值春月,鱼皆悬空跳起。土人不用罾罟,而得鱼盈篝。龙潭 在县东北五十里。自上潦下十馀里,两岸峡壁、潭深如墨。四时寒雾霏霏,土人云下有窟数处,为龙穴。
眼镕潭 离县三十里。桃花浪高瞿塘三峡,过者股栗,见者目眩。
龙甫潭 在一都,深不可测。传有龙潜其下。蛟潭 在三都。相传许真君逐蛟于此。
磨刀泷 俗传许真君逐蛟磨刀于此。
老鸦泷 在三都。
拦泷 在三都。
下泷 在五都。极险巇。嘉靖四年,知县易宗周命匠凿开舟楫仅通。
南溪 在县治南。
桃溪 在县南五十里。源出云阳五洞,北流至此,合云秋水至茶陵,合洣水入于湘。西溪 在县西。
中溪 浆溪 黄溪 以上三溪俱在七都。
桃花涧 在县治东桃源冲。
坟兜涧 在县西五里。
杨钱洲 在炎陵。
检田洲 在二都,土著多段氏。
洣泉 在县东。即洣水。源合云秋水,北流径茶陵州之南,西北过攸与容水,洋湖水,会入于湘。《水经》云:泉不常见,遇邑政清明,年谷丰稔,其泉淅然如米泔瀑涌。疾者饮此多愈。
金沙泉 在桃花涧之旁。内有沙如金。
镜泉 在县治南,澄莹如镜。
酃泉 在邑之东城内。宋置县,因名县为酃。旧名龙王井,或传即洣泉云。鸣玉泉 在县仪门。嘉靖中,知县易宗周凿之,每夜静,声淙淙如鸣玉。
龙王井 在洣泉坊,或云即洣泉。木王井 在新民坊。
桂阳州
大凑山 在州治西周回二十里。以商贾辐辏,故名又曰宝山,其上高寒,多积雪。
鹿头山 在州治东,形如鹿头。宋监使孙颀晓形家言,以凑山太高,修浮图七级于上以配之。日久圮坏。明嘉靖中,巡抚顾璘按州,命知州李璁增修。累至四级而止。州民郭宪朝捐金成之。名曰德星塔。
高阜山 在州治后。其上旧有仰高亭。
龙渡山 在州治南三十里。苍翠郁葱,盖州之望山也。
白竹山 在州治西南二十里。
芙蓉山 在州治西南。有奇石如林,宋进士黄照邻、子植读书处。
晋岭山 在州治西八十里。与蓝山界,有晋宁
王墓。
坛山 在州治西北九十里。临坛乡之墟,八面相似,浑如一坛。
鬼山 在州治南五十里。深箐密林,人迹罕到。往往有鬼物出没其中故名。
白羊山 在州治北三十里。山形肖羊故名。南城岭 在州治南,知州林垠建塔其上。七曲岭 在芙蓉山下,西有七曲祠。
五星岭 在州治南三十里,以五星相聚因而名之。
黄牛岭 在州治南三十里。
丫髻岭 在州治北十里。两峰相峙,如丫髻然。分神岭 在州治东北四十里。三峰秀起,悬崖如虎豹,水旱祷之立应。
狮子岭 在治北。
白旗岭 在治南。
西利岭 在治北。
博石岭 在治东。
流渡岭 去治西北七十里。中一峰最尖秀,傍拥数峰如列指然。
平都仙岭 在州治东北四十里。
流渡峰 在州治西北七十里。
水源冈 在州治西北三十里。怪石嵯峨,水声滃然。
职方岩 去芙蓉山麓一里。形如偃月,近石林书院。因宋进士黄照邻官职方郎故名。
神明岩 在大富乡。相传元时有女嫁经此,与其侍女入岩中不出,人以为仙去。今岩内尚有石柱、石床、石伞等物。
天窗岩 在州治北。香风铺后,岩高三十丈,内高五丈。水从岩门入,通常宁金龙岩。相传内有佛殿阁。
拙翁岩 在鹿头山脊。宋监使孙颀常游此。石上旧刻诗现存。
神女岩 在治北。松茂里小塘后,详见十二景。岩柱空悬。
灵池岩 在治东二十里。俗名婆婆岩。详见十二景内。
狮子岩 在治西南二十里。白竹岭下,形如狮子故名。深九丈,通九疑。
蕉源岩 在治南三十里。高敞如佛殿,龛丈室巧逾人工,傍一石顶背如僧状。题曰面壁石。郡生骆大、麟萧如梅有诗。
栖真洞 在德星塔后。旧有亭,今废。
屯湖水 出龙渡山。北流入郴界,为招旅江。民田多资灌溉。
舂水 在州治北三十里。一名衡塘水,又名钟水。源出宁远县界舂溪开元廊下,北流百馀里合蓝山岿水。循州境之西,下十八滩至焦源河,入于湘。
湟水 去州治七十里。汉武帝遣路博德将兵出桂阳,下湟水以伐南粤即此。
流渡水 出大富乡流渡岭。
潮水 在州治西南八十里马山西。旱年,一日三潮。
十八滩 水石相激,几二十里。舟至此,人皆山行,险恶不让吕梁。知州吴渊凿山开道,才容一线。
欧公滩 水声激烈舟,齿石而出。
观音滩 大滩 梅滩
黄牛滩 由黄田至此。大约十八滩。
獐尾滩 至此已达常宁界。
点灯滩 两岸狭促,巨石嵯岈竖其中。遇水势涨溢,石隐不见,多致破舟。
都管滩 石势争出,横截其流者,半傍众石,环卫如都管然。
狮子口滩 牙吻屈曲,迎吼江涛,水直溅人眉。颡其形如狮子张口故名。
老虎口滩 傍一巨石,从左岸垂下,蹲踞如虎伏,势若吞舟。齿其右而出,险并大滩。
龙潭 在治北。宽十馀丈,绕城西南入屯湖。石甑潭 在治北九十里。两水合流汇而为潭。周匝皆石崖,拓二亩馀,清莹异常。
乌泥潭 在州治北十里。方圆百馀丈,深窅不可测。相传有龙潜其下。
宝泉 在州治南关内。
锦泉 在州治内。水极澄清,合宝泉诸水南流。明万历丙子,知州蒋学成改绕州治学,前由东门出,后阏塞。知州罗大奎复浚之,今仍湮。务泉 在州治北。以泉出旧务司前故名。涌泉 在州治北,一名龙泉。
德泉 出鹿头山。宋孙颀赞曰:青石环耸,灵泉傍漱。
源泉 在州治南关外。
蔡泉 在州治西南。相传蔡伦造纸处。
龙渡泉 在州治南三十里。泉从龙渡山麓瀑出,窍分两派,桂、郴各擅其一,以灌民田。明时封为龙渡灵泉之神。仲秋有司致祭水旱,祷之辄应。宋知军陈傅良有谢龙渡侯明应文。
蒙泉 在州治西。宋庆历间,知军高基建亭其上,今废。
圣泉 出坛山。
丰湖泉 在州治北。
蓝湖泉 在州治左。
龙塘 在州治北。
裔家井 井之义始蒙而终颐其施也。博然多竭而淤者,惟裔家井清冽而旨以裔名。从其祖也。厥祖以先朝从龙爵兹土创浚焉。予因有感矣。源浅者不可应,博绠短者不可汲,深绳传未艾有如此。并州守张之楙记。
嘉禾县
石门山 在县北三十里。旧属桂阳,州有岩穴。生成如门,岿水贯其中。俗呼为仙人桥,明同知张恂名曰:禹迹龙门。
晋平山 在县西二十里。旧属:临武与新田宁远联界,每云雾覆顶必雨云开,必晴邑。人以占晴雨。
石燕山 在县北十里。旧属:桂阳州山巅有石壁,夏秋间雨过石坠,大类燕形,雌雄相比。医家以入本草。
南岭 原属临武。
水源洞 在县南一里。水从山洞中涌出,自小西门入城,环绕县署。知县蒋起蛟以水自南来,适当丙位,名曰丙穴瀑练。
岿水 在县南三里。由蓝山北流经县界。明崇祯时,同知张恂题曰舜源浩荫。
桐梁水 初属桂阳州。源出晋岩泉,深阔十丈,飞流悬注。
公井 在县署西南角水。味甘冽,遇旱不涸。居民咸取汲焉。故名公井。
珠泉 在邑北门外。吐沫如珠。明崇祯时,同知张恂命曰:万斛珠泉。
临武县
韩张山 在县治后即官山也。唐张署以言事,谪令临武同时,韩愈亦谪阳山取道于临,同宿官山。宋人于山顶构韩张亭,为临武八景之一,曰官山遗迹。
东云山 在县东一里许。相传成武丁仙游憩此所。乘白骡至,今遗迹犹在石上。宋人构成仙观于山腰,为临阳八景之一。曰仙景春游。挂榜山 在县南里许。高二百馀丈,长亘五里。丹崖峻削,下临石溪。相传为邝秋蟾修仙之处。望之云气郁蒸,如有神物潜焉。为临阳八景之一。曰挂榜晴岚。
舜峰山 在县西三里许,高百馀丈。相传舜南巡驻此。山顶平衍可二百亩,三面壁立,前开一径以通上下。元末,县无城守,乡民于此垒石以避寇。其巅有舜祠,为八景之一。曰舜峰晚眺。华阴山 在县西三十里。三峰高秀如华岳。联接西山直通岭表,盘纡遮绝,莫穷其所止。西山 在县西二十里,即《水经》桐柏山也。西界蓝山,直接九疑之麓山。势崄绝,雄据百里溪峒。深窅猺人耕猎其间,地近广西,山气严凝,春犹积雪,为八景之一。曰西山霁雪。
笔架山 在县东二十里。三峰并峙,峭拔云表。中一峰高出左右二峰,承之宛如笔架,当武水东,为一邑之胜。
罗城山 在县南三十里。山势环拱如城,山腰有小洞,名风门。下有龙池,乡人建庙其上。金城山 在县东四十里。昔人曾立垣以避寇。东山 在县北三十里。即八源山也。
金香山 在县北四十里。南连桂岭,其高并之。五代时曾于此,设铜冶。
五马山 在县南五里接挂榜。山形如马鬣。桂岭 即香花岭。在县北三十里,北接金香,左连马岭,高八百馀丈。山势雄伟,盘绕县境,为官山之祖。
马侯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脉来自桂阳金仙岭,奔腾八九十里。有追风逐影之势,下有伏波将军祠。
梅坡岭 在县西一里许,旧有路亭。
东春岭 在县西十五里,诸山自东北来者俱
盘聚此。山开嶂而下连起数峰,以结县治。结茅岭 在县南三十里为楚粤之界。
秀岩 在县南十五里。岩石天成,门奥俱备。中一室虚旷平坦,可坐数百人。四壁璀璨,备诸彩色。西北通一牖以受明。下有二穴,溪流入左穴伏而不见,至岩前出流,伏于右穴,泠泠之音乍远乍近。宋邑令王淮以米南宫所书秀岩二大字摹,而镵诸石以名之。为八景之一,曰秀岩风月。
红石岩 近秀岩,中可容百人。石乳结聚,鸟兽花卉之品色色皆备。中有水晶石,有似玉者,有圆如鸟卵者,有方如骰子者,若出天成。
云峰岩 在县北四十里金香铺后,即香花岩也。峰势雄峻,岩居其吭,出奇不及秀岩而高朗过之,若有吞吐朝霞之意。
绣龙岩 在县北二十里。石峰屹屹,岩在峰半,一室皎然可容数十人。上有石龙垂一首,可三五尺,昂视岩口。鳞甲奋起,击之铿然有声。后一奥室深邃不可穷,有小径盘旋,石泉曲曲不辨去来。
金粟岩 在县西北二十里。龙冈坪下有石崭然,中虚敞可坐数百人。岩水下垂宛如珠箔。黄门岩 在舜峰之麓。石壁峭拔,五色掩映。中多幽岩邃洞,有似层楼者,有似宝盖者,有若堂奥者,莫穷其状。石液悬流以饮行人。相传仙遗铁屦于峭壁之上,可望而不可接。
龙洞 在县北二十里。洞势深黑,以火烛之而入中。有潭石龙长丈馀,鳞爪俱备,惟首入水中。洞口时有烟云结聚,盖龙气也。为八景之一,曰龙洞烟云。
圣水洞 在县西北十里。潭深不可测,若洪流涌出。须臾,溪涧皆盈。三日后即有雨,过期不雨。即为旱。乡人遇旱祷之,多应。
大潜龙洞 在马侯岭石崖下。潭深黑无底,有泥水从潭口涌出。一村溪涧田池皆泛溢,作腥气,巳又吸入潭中,则沼涧立冱人。传有龙潜其中,遇旱祷之辄应。
风门洞 在罗城山腰洞口,与龙池通。虚旷圆洁,时有清泠之风飒飒从洞口出。
武水 《水经注》:武溪出临武,西北桐柏山以县临溪上。因曰:临武从水头山,东流绕县,治前东北出境入番禺。其后一溪自西南来,会于武水。色清而蓝,虽洪流泛溢,水横亘不浊,为八景之一,曰武水拖蓝。
华阴水 源出华阴山下。分三派,一东北流与武水合,一西流出蓝山合。舜水入于湘,一南流出连州合湟水入于海。
贝水 源出西山东南。流与华阴水合,东至秀岩。伏流出岩前,东南流至文化铺,过鱼陂田,与武水合。
高安水 源出县西山至三牛寨,合二水至下车。转高安庙,南流过种善桥,又东流会贝水,过广福桥,与武水合。
秀溪水 源出西山张公岭,东流过太平桥,出通仙桥,与武水合。
粗石江水 源出东山,东流至斜江,又东南流至蒲萄湾,与武水合。
滑石溪水 源出西山,东流过五马山,东北流至升仙桥下,与武水合。
骡溪水 源出西山,至挂榜山下,分流南通济川桥,又东北出迎仙桥下,与武水合。世传成武丁饮骡于此。
赤水 源出大龙山。分三派,一曰龙冈水,一曰龙岩水,一曰犀塘水。至赤水江合流。东南十五里至葡萄湾,与武水合。
塘渣水 源出东山,南流五里至金香山。伏三里许,东南出流至蜡水,南与武水合。
龙蟠溪水 源出马侯岭。南流至化龙桥,与武水合。
赤土溪水 源出金城山。东流过温汤池,西北至三都洞,会桂阳牛桥水。西南流过赤土司,至水东镇,与武水合。
长江水 源出东山北,流过桂阳州境。出水尾合桂水,入于湘。
贾公井 在县后。明初邑令贾元凯秩满当去,民德之留家于临。常开此井,至今邑民比之召棠。
鹤井 在县白鹤殿左。
骡蹄井 在县东。相传成武丁乘骡过此,泉从骡蹄涌出。
温汤池 在县东五十里。有石山连峙,池在山
半,水如沸汤,清冽无泥气。石栏内幽草奇卉绣错可,观虽隆冬不萎。池前一石如屏,座高三尺,许池下有田数亩,四时皆可种。山巅一池乃其源也,其热尤甚,旁石皆热。《寰宇记》云:临武有焦石,置物于上立,焦殆谓此欤。
龙池 在罗城。
马蹄泉 在舜峰山下。相传舜南巡日,马迹所至,泉随涌出,水味清冽异常。
蓝山县
九疑山 在县西五十里茅龙山后。九峰相映,曰未明石城。石楼娥皇,舜源,女英,箫韶桂林、杞林,界于宁远、蓝山两邑之间。
百叠山 在县东十五里。广袤数百里,上有皇英祠,旱潦祈祷如响。
夔山 在县西二里,上有夔庙。
锦屏山 在县西。昔人依之为寨,一曰官寨。丫髻山 在锦屏山后。三丫并峙如挽髻然。凤冠山 对县午位如凤翔之势。
茅龙山 在县西十里。世传二妃访舜至此,遥望九疑陡绝难跨,束草为龙,驾而过之因名。天柱山 在县北五十里。山翠罨霭,望之如玉柱擎天。
黄檗山 在县西九十里楚粤之界,山出黄檗。天马山 在县南十里。气势腾跃如天马行空。金榜山 在县东七里。
唐源山 在舜岩。西山出异木。《事林广记》误为檀山。
石榴花峰 在县南。上有五峰参错,形若花蕊结聚。
童峰 在县东。锐直插天学宫,取为文笔。东楼峰 在县南五十里,岿水出其下。
滩上三峰 在百叠山之尾。舜水潆回其下,为县治水口。
蓝岭 在县北四十里。山势广袤,跨桂林、宁远、蓝山四县之界,望之苍翠轩然,实为邑之华盖,邑以此得名。
羊车岭 在县西南。世传有仙过九疑,谒舜陵,以羊驾车而行。
舜岩 在县西舜乡。石窟嵌巉洞,门偪仄而入。内有旗帐、石榻及仙人下棋处岩。内一水澎湃而出,即舜水之源。溯流而入径,达九疑石上,刻有水见洞三字。
禹公岩 在蓝岭下。石室空阔,环居者皆邓氏。相传为邓禹岩。
古院岩 在南平乡。洞门深入,中有一石俨如仙女,俗称婆娑岩。
西峰岩 在南平乡。中有石和尚,一躯高可一丈。岩外绝顶结石莲三朵,大可合抱。
观音岩 原名仙姑岩。在南平乡,内有石如观音像。
石甑岩 在五马山下。其口如甑,清流涌出,灌田千顷。
锦鸡石 临舜水上。
石马 在花果园。世传锦鸡鸣则石马应,为休徵之兆。
梳妆石 在石榴花峰。腰高可一丈,中有镜形。相传二妃访舜梳妆处。每旱,邑人祷雨可期,又名雨婆叠。
岩口 在百叠岭下。清溪流泻,灌田五百馀亩。舜水 发源舜岩。灌于白田,经于县治,合岿蒙英溪。诸水汇于三峰下,为小十八滩。历桂阳常宁界,合于潇湘。
岿水 在县南三里。源出九疑、杞林,东流至古城东北,经桂阳,合春水入于湘。
东楼水 在县西南五里。出东楼峰下,与岿水合。以上二水饶有灌溉之利。
英溪水 在县东十里。出华阴山,流至童峰下,与舜水合。
龙溪水 在县北五里。出金龙山下,至三峰合舜水。
一凤水 去城四十里。至江口与舜水合。廖汉水 在县西北十五里。至百叠山,与舜水合。
一涵水 去城四十里,至滩合舜水。
蒙溪水 发源丫髻山下,经夔山,与舜水合。华津荆水 在县东三十里。至金榜山,合舜水。蓝溪水 出蓝岭下,至新村,与舜水合。
龙潭 在石榴花峰下。有龙蠖伏其中,每旱祷之有应。
龙泉 在南平乡石穴中。以石投之,水溢而出。移时乃巳,每日数取之,无不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