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兴市、质量强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工作总基调,按照“12345”工作思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实行“社会管理”和“开发建设”两线工作法,培育医养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产业,抓实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攻坚战”四项重点工作,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化、党的建设品牌化、规定动作制度化、督导考核规范化、工作痕迹档案化”五化要求,开展“作风提升年”、“项目落地年”活动,着力打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山东康养产业培育示范区、滨州中心城区南部新区和全市科技孵化创新研发中心。
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将“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业之策
“双招双引”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滨州高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将“双招双引”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举全区之力招项目、引人才、促发展,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新旧动能转换文章,落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业之策。
做好增量招引的加法。成立5支专业招商队伍,对外分别以“招商1—5局”开展工作,重点围绕产业园区、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类项目进行定向招商。同时瞄准产业链补链项目和价值链高端项目,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链式”招商,洽谈对接项目56个,签约落户魏桥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北太电力垂直轴风力发电、康普锡威新材料等项目8个,总投资209.3亿元,校地战略合作项目2个,引进总部经济项目13个。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设立涵盖纺织、机械制造、新型铝材料等8个领域的专家人才库,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
做好存量挖掘的减法。以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违法用地清理整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深化节地控税五个专项活动为抓手,深挖土地潜力,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动能培育腾出充足空间,累计清理盘活闲置用地560亩。
做好项目建设的乘法。紧牵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持续加大重点项目申报力度,全区列入省重点项目1个,总投资18.6亿元,市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60.28亿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区续建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10个整体进展顺利。其中,欣悦康复医院中心医疗服务大楼主体封顶,创新中心生态纺织技术研究院已投入使用,无菌医疗机械车间正式投产;滨瑞机械大型高速电机制造项目车间和办公楼主体建设完成;金鑫龙汽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车间已建设完成;山东运兴金属新材料、山东冠华新材料、山东格瑞沃特环保科技等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小区。
做好优化环境的除法。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帮办代办”,设立四个无差别“一窗受理”窗口,探索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制定出台《进一步支持双招双引工作的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探索实践“大企业领办产业园区”,奋力打造全市产城融合的“高新样板”
今年以来,滨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实践“大企业领办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围绕全市“5+5”十强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的魏桥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以愉悦家纺为龙头的医养健康产业园、以新华锦、师创集团为龙头的国际创新园、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园。
欣悦康复医院项目是愉悦家纺转型升级的大健康产业医养联合体项目,占地290亩,以日本著名医养园区“映寿会”设计理念为蓝本,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康复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后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体检、中医康复诊疗和医养服务,服务区域辐射半径达100公里。
滨州国际创新园规划面积1000亩,总投资30亿元,重点依托新华锦集团、山东师创集团,采用平台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园区招商运营模式,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公共服务平台、中韩国际创新园和综合配套服务体,打造集创新研发、双创孵化、金融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集群化、生态化的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已对接洽谈入园项目10个,韩国韩星株式会社生物医疗项目和中韩跨境电商平台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
铝精深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6200余亩,总投资180亿元。产业园重点依托魏桥创业集团,借助高端铝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重大机遇,依托“互联网+”和滨州独有的产能、成本、原料优势,建设国家级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魏桥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已对接洽谈入园项目8个。其中,上海友升铝业汽车轻量化项目、嘉兴银工机械铝箔器皿设备制造项目等已达成初步意向;总投资1.5亿元的山东魏桥铝电220千伏高压线路及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完成线路铺设。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滨州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链条。滨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总孵化面积7.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56家,在孵企业28家,毕业企业26家。二期占地62.76亩,主要建设五层标准化厂房4栋,两层标准化厂房4栋,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主要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可实现轻资产初创型中小企业“拎包入驻”。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今年以来,滨州高新区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同步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高新区产业总体规划,积极构筑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
在具体操作中,先期以医养健康园区为试点,由管委会设立开发运营公司,与领办企业共同承担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投资运营等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专业化服务,全力打造以医养健康产业为核心的欣悦大健康产城融合示范园区。按照“一年良好开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城市、产业、人口之间互为依托、互相促动、高效优质的融合发展新优势。同时,将试点发展模式在魏桥铝精深产业园、滨州国际创新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推行,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全域推开,奋力打造全市产城融合的“高新样板”。
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建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设立政企共管账户方式,严格监督建设资金使用情况,配套最优惠的政策、最优异的环境,支持各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同步招商、内外资共同开发建设,确保各产业园规划区内房地产产生的利润全部用于园区内项目后续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
把乡村振兴融入“大高新”发展格局,坚决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组合拳”
高新之美,美在底蕴,根在乡村。
近年来,滨州高新区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滨州先行区的总体要求,把乡村振兴融入“大高新”发展格局,坚决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组合拳”。
黄河鲤鱼养殖基地。(刘刚 摄影)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振兴基础。以“强组织、强队伍、强机制”为抓手,在农村积极开展“孝文化”等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强化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狠抓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提升,社区风气根本好转、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创建国家公用区域品牌,成功创建“中国黄河鲤孝文化之乡”国家公共区域品牌。与此同时,按照“立足实际、打造特色”的原则,大力实施“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示范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区域文化”双振兴。先后打造了“宜居兴业、魅力龙城”、“百年渡口红色道旭”、“稻香鱼肥丰收朱全”、“传承孝道和善大孙”、“十里驿站,醉美拾堡”、“仓储物流中枢潘王”等10个特色品牌,乡村振兴特色化定位、精准化发展格局初步成型。
聚焦特色发展,拉长产业振兴链条。始终将“产业兴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叫响了一批地域特色品牌。积极服务长深高速东青连接线、黄河大桥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稳步推进丰年菊花生态园商业综合体、山东友稻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新增农业投融资5200万元,逐步实现了农业项目产业化发展。成功申报菊花和水稻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菊花、水稻等特色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有力提升。注册“王祥店鲤鱼”品牌商标,建设黄河鲤鱼养殖基地600亩,引进优质鱼苗16500斤。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步骤地推动整村土地流转,实现新增流转土地3600亩,全区规模化土地流转率达到61.18%。借助愉悦家纺产业转型机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开展布料裁剪、缝制、包装等代工项目,带动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受益三方共赢。
践行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振兴质量。全力推进林水会战,采用公司化造林和工程化造林模式,完成合格造林5428亩,发展林下经济3600亩。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河道管护员已全部纳入省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的大道王中型灌区配套工程项目正在准备验收,投资500万元的北支新河贺家桥、蝎子王桥两座危桥重建和贺家闸维修工程全部完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2个,(B类村提档升级A类村居6个,A类补课村7个,B类补课村7个),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扎实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目前15栋楼房已全部封顶,预计年底可实现搬迁入住。
注重挖掘创新,丰富文化振兴内涵。近年来,滨州高新区深入挖掘整理辖区内历史文化素材,依托宴贺台、保驾圣井、鞭猪古道、道旭渡口等遗址,结合薄姑文化、千乘文化、黄河文化等要素,依托龙江湿地、蒲河等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赛事和节会,借助半程马拉松全国邀请赛、全国山地越野自行车团体计时赛、高新区槐花旅游节等,积极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力争真正实现“留得住乡愁、传承好文化”。与此同时,依托辖区创新型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如愉悦家纺的孙子兵法卷轴、孙子兵法丝绸画、丝绸书、丝巾,派斯乐笔业的彩色铅笔,实现了产业和文化的创新融合。
近年来,滨州高新区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底线任务,探索构建了“四经四纬”结对帮扶责任体系,全员参与、责任清晰的大扶贫格局初显成效。
今年以来,为探索机构改革后开发区“新时期”的民生工作新模式,破解鳏寡孤独群体易返贫、“脏乱差”治理易反复的难题,滨州高新区在区直、街道、卫生、教育四支帮扶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以农村党员为主、贫困户亲属邻居为辅的“第五支帮扶队伍”,319个帮扶小组成为了“永不撤离”的帮扶力量,全区18个农村社区119个网格党支部的帮扶队伍全覆盖,有效弥补了日常照料帮扶盲区,实现了党建与扶贫“双促双赢”。2018年,高新区扶贫办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