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短期保险的保障期限通常较短外,长期保险的保障期限通常长达数十年甚至终身。在如此长期的时间内,消费者通常最为担忧的问题是:几十年后,保险公司会不会已经倒闭了?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不少读者或多或少的了解过或听说过保险公司的监管体系,大致听说过保险公司安全性很高。对此,笔者今天无意于去介绍保险公司的监管体系,而是给大家从精算角度介绍保险公司如何确保经营安全。
一、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业
在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里,注册资本多少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实力的主要依据。譬如,中国平安338亿注册资本金,中国人寿283亿注册资本金,而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金都低于这两家,因此消费者通常倾向于认为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是大公司,其它公司是小公司。
然而,如果是以注册资本金论大小的话,大家人寿(前身为安邦人寿)才应该是真正的大公司,其注册资本金一度超过600亿,吊打整个市场。单论注册资本金的话,其它保险公司在大家人寿面前都叫做小公司。但是,人们一听到大家人寿,通常第一反应就是:没听过,应该是个小公司吧。
消费者倾向于以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来衡量保险公司大小,再以保险公司大小来衡量保险公司靠谱与否,并认为大公司比小公司更靠谱。在这样的逻辑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越高,保险公司越安全,也越靠谱,最终越值得信任。
但事实上,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多少,跟保险公司是否靠谱并无必然联系。注册资本金的多少,所决定的是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上限而已。
金融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高负债经营,保险业的负债率在90%左右,银行业的负债率普遍在92%以上。无论是多少注册资本金,都改变不了保险业高负债经营的特性。所以,单纯以注册资本金来衡量一家保险公司靠谱与否,本质上就是无稽之谈。毕竟,在同样的负债率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本身越多,意味着负债也越多,谈不上谁比谁更安全。
二、保险精算
为何保险公司会负债经营呢?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对客户负有赔偿和给付的义务,这本质上就属于债务的范畴。保险业之所以能够高负债经营,其首先得益于保险精算本身。
保险精算的第一个定价原则就是确保收支平衡,即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需要能够有能力覆盖未来的理赔支出、运营成本等。因此,只要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精算定价时不出现严重偏差,所收取的保费是足以应对保险支出的。
确保收支平衡保障了保险公司能够稳健经营保险而不至于出现严重的赔付缺口。即便是保险公司在经营中出现亏损,也可以开发新品重新进行精算定价,从而保证保险公司从长周期来看难以亏损。
消费者大部分时候所看到的关于保险公司安全性的介绍,都是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展开,几乎不会涉及到保险精算的底层。但事实上,法律和监管本身只是一种辅助作用,真正能够化解经营风险的正是保险精算定价本身。
在了解了保险精算定价之后,消费者其实无需再过多担心保险公司的安全问题,也无需担忧保险公司是否倒闭。
三、风控设置
保险公司为了确保精算定价与实际业务尽可能相符合,专门设置了风控流程。其中,最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两个风控部门就是核保部门与核赔部门。
核保部门的设置,是为了提前将偏离精算假设的高风险群体隔离在外(拒保)或者做特别约定承保(加费承保或除外责任承保),以确保承保公平和稳健经营。
核赔部门的设置,是为了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理赔申请进行识别和拒赔,以确保稳健经营。当然,消费者对保险核赔通常充满了担忧,生怕保险公司无理对自己拒赔。对此,具体内容暂且按下不表,后续再针对性起文介绍。另外,保险合同本质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文本,约定了当事人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因此消费者也无需对保险核赔过于担忧,读者可以翻阅《保险大厦解构(四)——保险合同》。
除了设置核保核配流程,保险公司还设置了其他风控流程,笔者后续再详细展开。
四、小结
仅仅依据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来判断保险公司是否靠谱本身属于无稽之谈,毕竟整个保险业都是高负债经营,注册资本真正影响的业务规模。
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精算,在产品精算定价时就已经确保了收支平衡,从根源上保障了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因此,消费者无需对保险公司的安全性过度担忧。
为了确保实际经营与精算假设相符合,保险公司设置了诸多风控流程,最大程度上确保了经营安全。最后,对消费者而言,关心保险保障内容和保费情况,才是真正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