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侠客岛:墓地贷、彩礼贷,贷款哪能这样干-厦门侠客金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贷款(图源:网络)

不是什么生意都可以做的,但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这几天,

一款名为“墓地贷”的金融产品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挑战公众三观——清明临近,云南昆明某陵园与银行合作,推出“墓地按揭业务”,声称可

“按揭购买墓地”,最高能贷20万元,还贷期限可达10年。

这还不是首创。据媒体报道,2020年12月底,河北张家口某银行与公墓陵园合作,推出了针对墓地购买的贷款产品;

厦门、安顺等地银行也曾被曝推出公墓按揭。

有人会问:这不是金融创新吗?岛叔不知道现在墓地很贵?买房能贷款,买墓地为啥不行?

岛叔认为,这显然不是金融创新。

银保监会曾给出衡量金融创新的标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这个标准,

“墓地贷”压根谈不上支持实体经济,反倒会鼓励天价墓、攀比风,诱导消费者过度负债,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别忘了,1月份央行工作会议还明确提出:

“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从这个角度讲,渲染“墓地焦虑”的商家明显站错了立场,“灵机一动”配合“墓地贷”的银行更是突破了商业底线。

(图源:网络)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存在陵园涨价、墓穴升值的现象,甚至出现墓地贵过房地、坟价超过房价的问题。占地20平方米、售价约60万元、“双层凉亭式墓地”……

一些地方的豪华墓地价格高烧不退,让网友感慨“死不起”。

殡葬行业早已市场化运作,但物以稀为贵,地理位置好、环境幽静的公墓供应紧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难免价格飙升。

一些墓地运营商就动起歪脑筋,大肆炒作推销豪华墓,甚至不惜打政策“擦边球”。

某些金融机构不看大势却逐小利,跟风诱导人们贷款买豪华墓地。这绝不是创新,而是钻空子。

墓地是人生的最后归处,安葬逝者、致以哀思是人之常情,但出发点是缅怀之心。

古人早就说,孝的关键是“生,事之以礼”,若舍本逐末,在墓地上大做文章、豪掷金钱,那就变了味。

这些年,国家大力提倡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葬法,既引导丧葬观念由大操大办、奢靡铺张向厚养薄葬转变,也宣扬节俭环保的丧葬新风尚。移风易俗需要过程,

但在风气渐变之际,墓地运营商、金融机构合力推出“墓地贷”,岂非反向迎合豪华丧葬之风?

各种名目的“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啥都可以贷。

除了“墓地贷”,还有“彩礼贷”“婚庆贷”“教辅贷”“租房贷”“健身贷”

,思路就一条:借钱实现遥不可及的愿望。虽然名目各异,本质上都是消费贷。

(图源:网络)

当然,只要偿债能力有保障,提前贷款消费也没啥。可如果进项罩不住大笔支出,资金冒险就在所难免了。借钱总要还,不然眼见债务起高楼,

曾经“一贷而来”的短期满足,只会变成“一贷而光”的个人账户。

从宏观层面说,资金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重要的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能干大事,激进靡费祸患丛生。银行等金融机构本应帮人们建立理性消费、健康理财的观念,帮助客户量入为出、合理用钱。

如果商家与金融机构为一己私利而借“产品创新”诱导消费、诓人入局,实在不光彩。

盲目乐观、过分激进的资金使用,绝非社会之福。是时候给那些名目奇葩、为逐利而伤社会风气的“金融创新产品”浇冷水了!

文/田获三狐

编辑/云歌、绫波

光学影像测量机

影像测量仪系统

上海影像仪官方

上一篇: 【推荐】依赖俄能源日本欲保留“萨哈林1号”油气项目股份-日本天然气公司
下一篇: 【推荐】侠素读财报之中国中铁601390(港股00390)-中国中铁市盈率是多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