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侨报记者探访途歌总部“人去楼空”共享汽车资本遇冷下的倒闭潮-凯欣基金

【侨报记者粟裕12月29日北京报道】共享单车已经在资本的寒冬中倒下,共享汽车也被曝出经营倒闭。28日,《侨报》记者来到TOGO途歌总部的北京嘉泰国际大厦办公区,发现已无人员在此办公。期间陆续有大量的用户前来登记退换押金,被工作人员告知每天只能按照排队顺序还款15名。

总部办公区域“大撤退” 员工爆料已数月未发薪

《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层办公区域已是“人去楼空”,只有维护现场秩序和登记的工作人员,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此前出现用户破坏电脑和桌椅,影响公司的正常办公,所以现在公司大部分员工已经在家中办公。

《侨报》记者来到途歌北京总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大概200余名用户前来退款。(侨报记者粟裕)

一些用户陆续来到办公区域登记。(侨报记者粟裕摄)

途歌总部已“人去楼空”,工作人员说所有员工回家办公。(侨报记者粟裕摄)

记者登陆途歌软件发现,就连在途歌总部周围也已经没有共享汽车。(地图APP截图)

前来退押金的王豪(化名)告诉记者,从13号途歌经营困难曝光之后,大部分的用户都来退押金,自己已经来第二趟了。“之前公司表示27号会退,现在还没有动静。”他向记者展示了现在途歌APP上已经没有共享汽车,就连新用户注册也已经停止了,客服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在一个名为“北京途歌维权群”的微信群里,有430名用户且数量不断增长。微信昵称“磊子”的群主称自己已经起诉了途歌,并将民事诉讼状的模板以及诉讼需准备的材料发至群里,许多用户情绪激动,对记者表示无可奈何,“这是企业的诚信问题,希望用法律途径解决”。

有报道称,按照途歌300万的注册用户,如果每天退还15人的押金,那么完成所有退款需要耗费548年。工作人员告诉《侨报》,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用户,但是按照目前退款的用户来看,至少在明年4月份才能退完。

许多用户质疑的是,线上线下同时排队退款,途歌并没有像OFO一样有个排队顺序号,排到哪里了许多用户自己也不知道。一名用户告诉记者,事实上几乎没有用户线上的退款成功,线下也只是大家手写登记。“排在后面的一个朋友收到了退款,自己却没收到,不知道原因。”对此,工作人员称可能是信息疏漏导致的,线下退款会进行详细的核实。

“别说用户的押金,我们的工资已经有两三月没有发放了。”用户面对的是退钱难,而公司员工面临的讨薪难,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公司是一百多人,现在已经离职过半了。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0月起开始,公司的员工就已经没有收到工资了,他透露“公司融资出了些状况。”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认为,对于途歌目前的退押金现状,途歌用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去主张这部分押金返还,但是对用户个人而言成本较大,个人维权不具有经济性,建议用户之间组织起一定数量的人员,进行集体诉讼维权,以此来摊薄成本。

五轮融资后资金断链 高成本投入短期盈利难

公开资料显示,途歌成立于2015年,因其Smart、Mini Cooper、宝马、奥迪等车辆组成的车队,而引起很大的关注。在后续3年的发展中,途歌进驻了北京、深圳、西安等城市。

而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最近一轮B+轮融资完成于今年1月,由海益得凯欣基金(CHP)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和真格基金跟投。至今8个月时间没有融资,途歌就爆出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有行业人士告诉《侨报》,因为途歌采用的自营模式投入巨大,包括车辆成本高、运维成本高,导致收支难以平衡,而一系列诸如加油、停车等服务有时候又跟不上。就押金来说,途歌的高达1500元。这相比当下免押金的共享单车来说,确实会成为很多人尝试的门槛。

除了途歌,像此前倒闭的共享汽车EZZY的押金更高,达到2000元,在其快要倒闭清算时无法兑现的押金就有360万余,加上员工的奖金和工资则多达500万元左右。除了EZZY,友友用车也已停运。

“高昂的投入成本导致没有一家共享汽车能像共享单车那样快速扩张,绝大多数企业的汽车投放量不足500辆。或许随着技术、政策的进一步成熟完善,共享汽车才会真正迎来自己的风口。”易微行创始人兼CEO杨洋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盈利难与共享汽车平台发展初期选择北上广一线城市有很大关系。分时租赁一开始集中在北上广投放便是错误的。北上广机动车获取难度高、交通压力大,导致运营的成本非常高,这是一定不挣钱的。“目前共享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洗牌期,陆陆续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

根据多家租赁公司的数据显示,现在投入的分时租赁车辆,出租频率达不到那么高。要做到真正的分时租赁,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布局网点和增加车辆投入,随之而来的是车辆购置成本上升、车位租赁费用增加、人工费用支出提高等问题,在当前消费者使用分时租赁车辆的频次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盈利。

此外,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也是导致共享汽车难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创业者表示政府在一些资源的支持力度较小,包括停车资源、充电资源等。同时,对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竞争问题,国家也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引导促进共享汽车行业的发展。

试水之后的共享汽车“倒闭潮” 能否撑到“美好未来”?

共享汽车在2016年迎来了新一阵发展浪潮,资本嗅到商机纷至沓来。数据显示,自2017年至2018年初,有数亿资本开始进入该行业。其中,ponycar在一年内获得三轮融资。

由此,市场内也迎来一些巨头玩家,2017年8月24日,滴滴宣布正式推出分时租赁业务“分分租”业务;2018年1月,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召集了一批媒体记者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媒体沟通会,宣布神州租车正式进军汽车分时租赁行业;5月,蚂蚁金服宣布领投共享出行品牌“立刻出行”。

截至2018年6月,全国注册的分时租赁共享汽车企业已经超过500家,运营车辆超过10万辆,其中大部分并不知名。在资本市场的催发下,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有些企业在盲目发展中并没有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实现自救。

有分析认为,由于资本本就处在观望阶段,对分时租赁的投入纯属试水心态,再次加码处于摇摆状态。如今,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又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性,资本断然不敢妄然出手。所以,一些企业面临倒闭在所难免。

在市场的起步阶段,企业之间为了获取用户曾经展开过价格战,为用户提供了很多优惠,随着企业后期发展,这种优惠逐步取消。用户王豪告诉《侨报》,今年上半年的时候途歌用优惠券还是比较划算,下半年优惠券取消导致价格上涨很快。

对此,易观分析师孙乃悦向记者表示,共享汽车去靠高额补贴无法获取真实需求的用户,要真正挖掘有租车需求的人,这个行业无法靠补贴打下来。由于价格战,造成一些小企业的运营成本过高无法支撑企业的发展。没有提供优惠后也失去了部分用户。“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开支,减少了在车辆维护方面的频次,造成用户体验变差。”

北汽轻享出行总经理王春风指出,在重资产、资源封闭的行业,靠资本去走唯快不破的路线行不通,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做业务才是唯一出路。他还表示,共享汽车行业需要各从业者共同努力,以开放的心态做好资源整合。

他认为,共享汽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也是资本方推崇的对象。但共享汽车是一项烧钱很快、赢利很慢的产业,目前260家共享汽车大部分不赢利进入倒闭,只有北汽上汽等少量在苟延残喘。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单凭一时的激情投入到这个行业,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不过,许多专家也认为共享汽车是未来出行的一个重要场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行业的早期阶段,创业者需要踏踏实实地去打磨产品和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味冒进,导致企业提前死亡,等不到行业集中爆发的那一天。

“感谢坚守在一线的小伙伴们的辛苦努力”,27日王利峰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途歌员工告诉《侨报》,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并不想放弃“途歌TOGO”这个品牌,但是大部分员工根本无力承受工资被长期拖欠,只能一边等待,一边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完)

OGP

小型影像测量仪

flexpoint

ogp投影仪

上一篇: 【推荐】侨兴集团“三大项目”布点湘西促地方经济腾飞-侨兴集团有多少资产
下一篇: 【推荐】侨爱心公益项目10年资助逾万名甘肃学子-崇世爱心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