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4月2日电 (王盼盼)2日,第五届文昌南洋文化节在海南省著名侨乡文昌市举行,以“相聚文昌、共谋发展”为主题的恳亲交流会在此间召开。新侨、老侨汇聚一堂,会场上不时传来地道的海南方言,洋溢着浓浓乡情。
“‘一带一路’建设,亟待海外侨社加强认识与了解。”会上,原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原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会长,现马来西亚民族中兴基金会会长翁诗杰表示,海外侨胞回馈桑梓由来已久,但对于家乡蕴含的商机仍在艰苦摸索。
香港海南商会荣誉会长张学修在谈及凝聚华侨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说:“侨胞可以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以及在当地建立的经贸联系,为落实海南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港口等工程提供周边支持,协助完善海南的水路交通网络。”
张学修认为,侨胞可以通过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为海南与外地优势企业开展跨经济合作,提供便利。
“华侨往来住在国与家乡两地,无形中成为中外文化交融的有效渠道,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借力文化交流助推民间‘互联互通’,华侨华人具有天然优势。”张学修说。
在利用航天促进旅游发展方面,张学修表示,琼籍华侨可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旅游、消费、增值产业,打造高端服务项目,为海南巩固国际旅游岛地位发挥最大能动性。
“推进文昌旅游经济长期发展,侨胞反哺是重头戏”。作为华侨新生代投资故土的典型代表,香港文昌社团联会会长陈闪建言,文昌市应聘请一批知名华侨组成“经济顾问团”,在每年一度的南洋文化节期间举办华侨论坛年会。集侨智、汇侨力,让年轻一代华侨华人投入到文昌经济旅游建设中。
新生代华人如何看待家乡并与之建立紧密联系,成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关注的焦点。“华侨文化馆的建设意义非凡。”潘家海解释说,“祖辈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代代繁衍中,家乡的历史变迁乃至人文情怀会慢慢流失掉”。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琼籍老华侨渐渐淡出社团,华侨华人新生代走到台前。
“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工作,凝聚侨智、发挥侨力,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香港海南商会会长符传君建议,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回到祖辈出生、成长的地方,参与旅游观光、经贸投资、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
符传君认为,可以通过海外联谊会、经济恳亲会,满足华侨新生代回归创业的需求。
“由于华侨新生代的出生地不在文昌,并且受所在国和地区风土文化与生活习惯的熏陶,故土情结没有老辈深厚,如果不加以重视,有可能造称家乡与侨胞、港澳台同胞之间稳固联结的关系出现断层。”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指出,举办南洋文化节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使华侨文化在家乡更好地代代相传,使之成为推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