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要先有胆!一个人如果连命都不要了,就一定能做成大事!”
如雷的掌声响起,在“总裁培训”的演讲会馆里,一个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的男人,正在用如簧的巧舌,风发的意气,给在场的上千个中国老板们讲述着自己的
“成功之道”
。
这个人,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打工保安加仓管,最后摇身一变,竟然登上了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的封面。
就是靠着这样一口伶牙俐齿的口才,他忽悠了中国人上百亿的资产,吸引了无数民众的热烈追捧,走出家门便是掌声一片,去往国外也有
“国宾级”
的礼遇。
表面上,他是教育培训的良师、金融战略的舵手,是
“大爱无边、泽润九州”
的慈善青年企业家。而
事实上,他是传销组织的教父,丧心病狂的“区块链骗子”
。
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了
——
“但凡成大事的人,都是最会吹牛的人。”
他就是浙江事业集团的董事长,俞凌雄。
只出一张嘴
1981年,此人出生于
浙江省宁波市
,家境一般,成绩稀烂。老师和同学都不待见,街坊四邻也怨声连连,靠着惹是生非和夸夸其谈交了一群校外的狐朋狗友,早早便在社会上面打闹厮混。
由于长期不务正业,怠慢了学业,俞凌雄初中还没念完就选择了辍学。据他后来演讲的口述:
“因为当时年纪太小,经常会被流氓找上门欺负,而家里无权无势,只能忍气吞声,所以才立下了志愿,一定要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流氓成功后是不会声称自己也是流氓的,志愿和野心也只有一线之隔。遥想当年,年纪轻轻的俞凌雄
一没有文凭,二没有背景
,他又能通过什么方式取得成功呢?
开始的几年,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是混迹于社会的底层,四处打打零工,当过几天保安,在厨房当学徒,在酒店当服务员...不过,因为少年时期便在社会上面摸爬滚打,
让他很早便练就了一副能言善辩的好口才。
二十岁那一年,他终于时来运转,在一次酒店商会的会场上遇到了自己的“贵人”。这位“同城的老乡”十分赏识他的口才,给了他一份充满前景的“销售”职务。
结果,当他兴致冲冲跟着此人跑到外省市后,才发现对方口称的“美差”,根本就是
假借销售之名的传销组织。
所谓“行行出状元”,虽然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但是他也误打误撞地找到了自己的长材。“组织”里面,大家每天都要“上课”,内容无非就是一些“成功励志的段子、厚黑圈钱的口号”,正如他后来所言
——“只要敢吹,就能成功”
。
虽然老乡引他入行只是想给他洗一波脑,但小俞同志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可以利用传销作为跳板,将自己的骗术发挥到极致。
逃跑不用腿
果不其然,凭借着敢想和敢说,
他很快就成为了传销组织的业绩大王
。从身边的熟人“拉起”,老同学、老相识、反正从来没有一个人当他是“朋友”,他也不用有丝毫的顾虑和客气。
积累到一定的学员后,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演说伎俩”现身说法,以教学为名发展下线,层层盘剥,级级升迁,不出两年,便赚到了
800多万
的钱款。
2007年,就在他赚的盆满钵满,感觉已经漫步在云端之时,国家也开始加强了管控力度,相关部门也开始纷纷介入和调查。他自己也深知传销的违法性质,于是开始了另谋出路,掏出家底,
创办了上海汇业投资有限公司
。
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包装他自己
,比如
“19岁创业,23岁成为总裁,26岁身价过亿”
,大气的头衔加励志的故事,吹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
等到宣传一到位,他便打着“成功企业家”的名号,开班授课
,而授课的内容就是“如何让人快速复制他的成功”。
说白了,这还是“传销”的那一套伎俩。
但是,有了“名人形象”的加持,有了正规渠道的掩饰,再加上各方媒体的新闻造势。
什么“乐善好施,将全部分红投入慈善事业”,什么“承诺捐献100所希望小学,为教育捐助100个亿”,
一套组合拳下来,“百亿才俊”的形象光辉灿烂
,所有人都被他蒙在鼓里,心甘情愿地跟在他的屁股后头团团转。
据悉,此后的十年,他四处演讲,圈粉无数。其麾下的团队层级明确,收费高昂,想要成为嫡传弟子,先交200万入门费,想要听课时“离得近一点”,起码也得60万起跳。只要金钱到位,俞总裁就对你倾囊传授独家的“发财之道”。
2015年,他的“慈善家”名声响彻国际,并在美国加州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与传奇的“股神”有了一面之缘,回来之后就大书特书,号称自己的感悟颇深,一面宣传爱国,一面鼓吹信誉。
结果一转脸,他就跑去了柬埔寨,加入了柬埔寨国籍。
凭着巧舌如簧,连柬国的首相
洪森
也成了他的粉丝,以贵宾之礼盛情接待。虽然传销在国内不合法,但是这位“传销之父”早就想好了退路,卷起从国人手里骗来的200亿,一不做二不休,
伙同团队举家逃往了柬埔寨
。
而且还不算完,他又变本加厉趁势进军“币圈”。先是在国外注册了
“万向交易所”
,然后就疯狂的推出各种“传销币”,
借着区块链的热潮,创造了新一轮圈钱的“神话”
。
时至今日,他依然在海外招摇撞骗,无人能管。
其名下的几十家公司全部爆出了负债、失信等问题,他自己本人也登上了“老赖”的黑名单,但是因为国籍等问题,国内的受骗群众想要法律制裁却是鞭长莫及,望洋空叹。
骗子还是那个骗子,骗局仍旧是这样的骗局,但是细思极恐,再思更恐。
结语
那些上过“俞老师”课程的人都曾表示:明明知道他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收费金额也确实高的离谱,但是放眼过去,明明有那么多的人在听,有那么多的人在鼓掌,于是,他讲出的东西,也就越听越有道理...
其实,
逻辑上再大的漏洞,也比不上人心的欲壑难填
。近年来那些层出不穷的盗国巨骗,所用的手法并不高明,所讲的言辞也并不动人,只不过他们都抓住了国内众人的“发财心理”,便可以堂而皇之收了一轮又一轮的“智商大税”。
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难免踩坑,而在正义面前,谁又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俞老师”终将会得到应有的严惩。
而他的故事,将作为一碗“毒鸡汤”,以诫后人,斥于万代。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