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映影片《私人定制》里有一段经典台词,记者问葛优:如果您有一百万,您会愿意捐给那些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葛优:愿意。
记者:如果您有一千万呢?
葛优:愿意。
记者:那您有一个亿呢?
葛优:愿意,十个亿都行。
记者:如果有一辆汽车,您愿意捐吗?
葛优:不行!
记者:为什么呀,您有十个亿都愿意捐,为何一辆车却不肯捐呢?
葛优:因为我真有一辆汽车!
片段之所以经典,《私人订制》首映近10年来,至今仍被人拿来反复调侃。从侧面证明,大作家王朔,并非浪得虚名,在人性的捕捉上总能一针见血。
王朔捕捉人性的终极,我们要超脱“裸捐”问题本身:
一个不牵涉切身利益的大牛皮,谁都会吹
。
对话看似荒诞,实则类似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角度不同而已。当俞敏洪吹破牛皮那一刻,咱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经典桥段。
3月17日,俞敏洪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表示,如果下辈子再让我选,我宁愿选择当个没钱的流浪汉,也不愿意做一个有钱的企业家。
此话一出,网友们炸锅了。
但闲闲财经认为,俞敏洪这一句话,跟《私人订制》中葛优的台词,如出一辙。葛优的潜台词是“如果有多少钱”,而俞敏洪是“如果有下辈子”,核心问题,都在“如果”上做文章。
不同之处在于,葛优是扮演角色,讽刺那些“口心不一”的人;俞敏洪,口无遮拦,恰恰就是葛优电影角色中讽刺的那一类人。
鬼谷子云,口乃心之门户。不经意间所言,实乃心之所想。只能说,俞敏洪在“欺心”,看上去是欺众人心,实际上是欺自己本心,他已经有点迷失自我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俞敏洪并未“吹破天”,关键词在“如果下辈子”,到底人生有没有下辈子,这件事情没有人能证明。但,闲闲财经理解,俞敏洪肯定认为没有,如果他相信有的话,肯定不会因为一次吹牛皮,而葬送了来生。
真正的修行,都是不讲来生,只修今世的。立地成佛,是大修行。所以,俞敏洪不必等待来生,此生就可以“裸捐”,做一个流浪汉!
种种迹象表明,俞敏洪,有点飘了。
一直以来,闲闲财经对俞敏洪的评价都是正面的,1962年出生,刚刚迈过了60岁的门槛,老了、老了,房塌了。
喜欢“大放厥词”,恐怕是老俞“涉网”的原因,因为互联网的流量密码,就是要破圈,但对于俞敏洪来说,当前已经不需要靠炒作来提升东方甄选的热度了。
到了这个岁数,尤其是通过直播带货,人生第二次逆袭,俞敏洪有点自鸣得意。2021年教育培训业遭遇整顿的时候,俞敏洪每天都在自我反思,那时候是见了“真我”,而现在是迷失自我。
谦卑不见了,转眼就成了“教师爷”,当然了,各大网友们都表示不服,更别说论坛上的那些企业家了。
人生60,更应该不停自我反省。
俞敏洪有两大事业:一个是英语培训,一个是直播带货,并且因之撑起了一家不到5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在常人看来,俞敏洪是成功的,并且老俞自己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要不然最近不会这么飘。
那么,闲闲财经弱弱地问一句,这两项事业到底对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2021年教育“双减”,意在说明,他所从事的培训,可能已经成为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负担,到底是正贡献,还是负贡献?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掰持一下,早期英语培训,不过是帮助国内辛辛苦苦养育的高端人才顺利出国而已,正贡献还是负贡献?
直播带货,更难说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了。产品不是自己的,平台也不是自己的,这种模式,不过是“壁里安柱”,有你无你,无伤大雅。
有啥值得自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