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盛夏时节,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色彩斑斓、风光秀美,如画的景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近年来,信丰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核驱动”和“最强引擎”,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机制,不断放大党建引领乘数效应,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先行,一幅幅村美民富、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橙乡大地徐徐铺展。
2022年,信丰县因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该县还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
夯实基础 筑牢堡垒
该县坚持“一盘棋”推进,形成“三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的格局。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抓难点问题、关键环节,示范带动镇村书记靠前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包村领导驻点抓。该县扎实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三个走遍”行动,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述职和高质量发展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县级领导包乡联村、乡镇班子成员驻村蹲点指导制度,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精准破题解题;建立一月一比赛、一季一比武、年底一比拼工作机制,乡镇每月组织各村召开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交流会,县级每季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擂台”流动现场会,年底召开“三看三比”流动现场会,推动镇村两级打擂比拼、创先争优。
为大力推进党建质量过硬行动,该县深入开展村党组织评星定级,持续提升村党组织引领力;组织开展“百企兴百村”“百社解百难”活动,形成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良好效应;创新实施村干部选育“1212”工程(每个村培养1名书记梯队人才、培养2名大专以上学历后备干部、培养1名35周岁以下年轻党员、培养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全县储备村书记梯队人才307名,大专以上学历后备干部678名,储备35周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474名,培养党员致富能人725名;开展党员示范户挂牌,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荣誉感、归属感,持续提升农村党员战斗力;对农村党员实行设岗定责,按事设岗、因人选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万余个;将64项县级审批执法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坚持动态调整赋权事项,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持续激发乡镇放权赋能改革活力;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布局,组建镇村两级“帮带办”队伍,实行“365天服务不打烊”。
强化支撑 壮大产业
为锻造过硬队伍,建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该县常态化开展“凝心·强基·赋能”主题大培训,举办镇村干部轮训班,持续办好乡村振兴大讲堂、融湾大讲坛、村书记论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0.5%;投入4700多万元,全面实施乡镇机关“五小”场所升级改造,持续加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村干部待遇,并实行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机制;大力选树先进典型,选树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32个、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20人,评选“奔跑”先进村38个、镇村干部“奔跑标兵”21人。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该县持续壮大富民产业,强化乡村振兴“硬核”支撑;做好“党建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文章,围绕脐橙、蔬菜、生猪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发展模式,党支部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138个;加大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举办“田间讲堂”,开展“乡村夜话”,设置“流动课程”,把“党员活动日”搬进田间大棚、项目现场,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4562人,带动5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实施“信才回归”“乡贤回归”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本土人才活力,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155人获得职业农民职称;实行“以红促绿”“以红带富”,高标准打造11个红色美丽村庄,加速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亿元。
深化治理 促进和谐
乡村治理千头万绪、繁杂琐碎,许多事情看似微小,却关乎民生福祉。该县着力推行网格化治理,建设和谐有序善治乡村;按照把网格划好、人员选好、作用发挥好、机制建好、激励措施保障好的“五好”思路,织密“一网覆盖”治理体系,以村组为基础,按50户左右规模设置网格,选配网格长和网格员,每名网格员联系10户左右农户,由村干部分片包联若干网格,建立“包联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的治理架构;整合党建、综治、应急、民政等多个网格,全县262个行政村划分网格3739个,并同步设立网格党小组,使组织的服务触角像“电网”一样通到每家每户,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心在格中安”;从党员、村民小组长、“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等群体中选配网格员1.46万名,充分发挥网格员政策落实员、代办服务员、和谐治理员、文明实践员、致富帮带员、民主监督员“六员”作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组建“三老表”调解队、乡贤共治队、老铁服务队等315支,打造“有事好商量”品牌。该县深化“三治”融合,村村制订凝聚群众共识的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农户文明积分制管理,开展拍全家福、好村民评选等活动,设立好人榜、功德碑,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向善向上向好;建立“村党组织派单—网格员接单”和“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双线闭环机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00余个,有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罗慧强 刘 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