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奥传奇——王小川
北京时间 2017 年 11 月 9 日晚 10:30,在大洋彼岸的纽约,一个名叫“王小川”的娃娃脸 CEO 带着他身后的搜狗(NYSE:SOGO)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这背后,是我们这期的“信奥传奇”的主人公——王小川带着团队七年的坚守。
最年轻的副总裁 信息学人才价值的布道师
熟悉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人不少都听说过王小川,在 2010 年搜狗从搜狐分拆、他当上搜狗 CEO 之前,他的经历也算是一段传奇。
1999 年还在清华读本科的他便兼职参与了中国最早一批社交网站 ChinaRen 的创立。2000年,随着 ChinaRen 被收购,他进入了当时还是中国互联网“四小龙”的搜狐继续兼职工作。
2003 年,王小川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正式加入搜狐任高级技术经理,主持搜索引擎研发,之后因业绩出色陆续晋升为高级技术总监、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
在搜狐期间,王小川还创下了最年轻副总裁的记录。
搜狗初期的王小川
在搜狐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王小川的技术思维对于当年搜狐形成技术驱动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2003年,王小川打破搜狐的原有用人方式,争取到了 12 个兼职名额,从清华招到了了一批技术精英,在这其中的很多人都是信息学竞赛背景的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于用信息学竞赛、算法竞赛人才的习惯也从搜狐、搜狗很快蔓延到了网易、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时至今日,无论是 BAT 这样的大企业,还是头条、滴滴等新兴企业,在招收关键岗位工程师时,越来越多的将“有信息学竞赛(NOI /ACM-ICPC)背景者优先”这样的信息写入到了职位描述中。
毒誓背后的硬实力 从小学编程免去中高考进清华
作为一个技术男的王小川,曾经发过誓——“只要搜狗不上市,绝不结婚”。敢于下次“毒誓”并非王小川一时冲动,这股好胜、能打硬仗的性格早在他进入清华前就以形成。
1996 年的秋天,在匈牙利维斯普雷姆举办的第 8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上,中国代表队一举拿下了四枚金牌,这一成绩是历史性的——中国队第一次在信息学国际赛事上拿下了全金的满贯成绩,并以第 2、4 和并列 18 名的成绩拿下了团体总分第一。
中国代表队挂着金牌回国的四个娃娃中,有来自福建的陈磊、来自辽宁的王益进、来自江苏的李申杰和国际排名第二的四川小伙王小川。
这亮眼的成绩和来自“非一线城市”孩子组成的国家队阵容,在当时曾一度引发“为什么没有北京的孩子”的大讨论。
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王小川
如果我们再往回看看王小川的成长史,或许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难以回答。他算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代表人物。
上中学时,王小川在四十多人的班里成绩也就是 10 名左右,在现在的评价体系里面课内还不算“学霸”。但是这样一个不算“学霸”的孩子,未经历常规的中考、高考,却也获得了斐然的成绩,可见传统学科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在大家还都不是很重视计算机学科教育的时候,小学时的王小川就参加了面向中学生的 LOGO 语言程序设计竞赛,并获得二等奖,开始初露锋芒。
从初中开始,他在学科竞赛上获得了更多的奖项,屡获成都市及四川省的信息学竞赛第一名,并被保送进成都七中高中部。这才有了在高三时代表中国队出战夺金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开启后面精彩人生的一系列故事。
王小川并向李岚清进行成果演示
人工智能新时代 编程是“新人类”的必要技能
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革命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好奇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王小川也是人工智能方向的爱好者。
在一起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中,王小川介绍,早期人工智能“深蓝”的下棋方法大体上就是暴力搜索,而象棋相对简单的因果层级使得这种方法非常奏效。“我算过一次,大概搜索十三到十四层,每次展开三到四个页为节点”。
第二阶段则是人教机器怎么做,把人的方法套在机器身上,就是把人懂的规则通过代码和数据指引机器该怎么做,这是传统的机器学习。
上面这些机器学习算法中的很多思想和中小学信息学竞赛中考察的“搜索与剪枝”、“枚举与优化”、“博弈思想”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数学的要求深度上会有一些区别。
畅谈人工智能的王小川
据了解,王小川带领的搜狗目前已经在语音和成像技术、机器翻译和问答解答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了搜狗输入法与搜狗搜索中,用以优化产品体验。
王小川认为,搜索会演变成为问答系统,用户可以从中获取唯一最直接的答案,而输入法会演变成对话系统,让人工智能技术能“触手可及”。
不知道他描述的这一副图景是否能打动到你呢,你有没有想过人工智能继续发展下去的极限会是什么样吗?
就如王小川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有一天,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变成了新的人类,是什么样?也许你现在会觉得恐惧,但到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我们从猴子变人的时候,看着别的猴子变成人了,我们不想变人吗?当以后变成人工智能、跟技术相结合的新人类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像猴子一样停在原地的,我们会昂胸阔步地走向新兴人类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会希望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猴子”?还是让孩子获得成为新时代的人类所必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
结语
千余字很难描尽王小川绚丽的人生履历,但是他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编程可以从小学起,计算机学科和语数外一样,厚积才能薄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信息学竞赛背景的孩子在进入就业市场时会有更大的优势。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推动人类的进步,新时代的人类将是人人都可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
或许下一个王小川就会诞生在你的身边,期待我们可以一起见证。
声明:资料来源于Noip信息网,侵删。如需咨询学科竞赛相关问题,可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