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商业保险业务不同,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不仅与保险业的发展相呼应,更与医疗领域的任何变革息息相关。
在我国正在建设的“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中,商业保险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药、险三方的联动也越来越紧密。
医保谈判、集采、三医联动、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些原本发生在医保领域的诸多行动,亦关乎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当前,国家医保部门的一项重头戏是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自2021年开启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要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亦提到,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促使医疗机构从原来的追求“规模效益”的运行模式转变成“控制成本”的运行模式,同时亦需商业保险公司在新支付模式下,创新健康险产品,探索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
6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医保DRG/DIP支付改革,对于商业保险公司和专业医疗机构而言,是变革也是契机。
所谓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将住院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及资源消耗度的相似性,分成一定数量的疾病组,主要依据的因素包括主要诊断、主要治疗方式、合并症与并发症、年龄、住院天数等。据此计算出某一病组的权重与费率,得出病组的定价并进行支付。
所谓DIP(diagnois-intervention packet),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依托现实匹配关系,对每个病例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对病例进行组合,形成各病种。计算出具体病种的点数与点数单价后,根据病种定价和进行支付。
有业内人士指出,DRG对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以及在引导合理就医等方面为医改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使得医、药、险进一步实现融合发展。该改革不仅对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亦需要商业保险公司适应新的支付模式,探索如何满足新模式产生的新保障需求。
与会专家指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背后折射的是民众对支付补充和医疗服务的巨大需求。从支付端来看,健康险目前与医保匹配度和医疗服务的融合度还存在较大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 DRG和DIP支付方式皆以节约医疗成本为导向,治疗费用也更加标准。因此,将有更多民众希望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产品来弥补其健康保障。新模式将促进重疾险、长期护理险等产品创新及其理赔标准的完善,提升客群对商业健康险差异化保障的吸引力。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健康险”)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丁雯表示,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将发挥补充的作用,覆盖基本医保没有覆盖的部分,比如很多未纳入基本医保范畴的创新药,可以通过购买将该创新药纳入保障范围的商业健康险产品,来分担相应的用药费用。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事业部创新准入负责人朱娅莉认为,基本医保只是保基本,更多的创新药、高值药进入中国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回报。要持续创新,需要商业健康险这个支付角色来促使行业有良性的循环和发展。
丁雯介绍,公司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与医疗、药企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药品的适应证和覆盖面等,针对不同适用人群采用不同的定价逻辑,通过产品迭代和升级,不断满足客户的保障需求。
据了解,2022年11月,平安健康险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至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拓展泛实体瘤创新支付的服务模式,为中国NTRK阳性患者解决实际的用药负担。通过三方合作,助力解决肿瘤创新药品的费用支付问题,为更多中国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除了产品创新,支付方式改革还促使商业保险公司
探索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通过
对参保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有助于缓解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除了支付方,商业保险公司还在在多层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整合方以及服务方的角色。
平安健康保险医健运营中心总经理林晟认为,商业保险公司不仅匹配医保设计多层次保障和医疗健康服务,还可以匹配主体医院提供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商业化的服务能力,与医疗机构的专业能力进行有效融合,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对于用户来说,保险与医健的一体化带来的是医药诊疗理赔的一体化感知。林晟介绍,在服务端,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与医疗机构共建陪诊陪护等院端服务,共同实现对于医疗机构专业能力的扩容,提升用户就医体验;在产品端,商业保险公司应当发挥牌照优势,通过产品设计研发覆盖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前沿药械通道及消费医疗入口;在医院端,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可以基于其既有出险用户即带病体,以及患者招募等形式,为医院科研提供辅助及支持。
2022年5月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探索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筹资或合作渠道。
近年来,在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诸商业保险公司也在深入开拓健康管理领域。据了解,今年2月,平安健康险与仁济医院举行签约仪式,双方携手搭建从院内诊疗,到院前早筛早诊和干预、院后康复及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4月,平安健康险又携手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发布健康体早筛产品,双方围绕“医”+“险”在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国家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平安健康险总经理助理郭实看来,健康险兼具金融及服务属性,平安健康险将以更专业化的全周期理念为指导,携手医疗机构打通医疗支付和健康服务的“任督二脉”。